美國科學家最近研制出一種能使復雜物品自我修復的新凝膠,該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納米快報》雜志上。
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匹茲堡大學斯萬森工程學院化學和石油工程教授安娜·巴拉茲表示:“盡管此前已有科學家研制出了能修理小瑕疵的材料,但還沒有人研制出能讓受損物品大面積再生的系統,最新研究有望大大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
該研究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受到了四肢能再生的兩棲動物的啟發。這類組織再生由三個關鍵的指令系統引導:開始、蔓延、終止。巴拉茲稱之為“美妙的動態級聯過程”,并希望在合成材料內復制這一過程。巴拉茲說:“我們需要研發出一套系統,其首先能感知材料的移除并啟動再生過程,接著讓這一過程不斷蔓延,直到材料達到理想的大小,然后終止。”
巴拉茲表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為合成材料提供輸送組織,生物有機體的循環系統可實現血細胞和遺傳物質等的輸送,但合成材料沒有這樣的系統。因此,我們需要研制出類似于傳感器的器件,來啟動并控制整個過程。”
新凝膠內嵌有納米棒,凝膠周圍被包含有單體和交聯劑的溶液所圍繞,這套系統可以復制整個動態級聯過程。當部分凝膠斷裂時,裂口附近的納米棒會扮演傳感器的角色并移到新的接口,納米棒一端的鏈或“邊緣”會使納米棒留在本地的接口,沿著納米棒表面的點會觸發凝膠同溶液內的單體和交聯劑發生聚合反應,從而再生出新凝膠。
標簽:自修復聚合物凝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