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初以來,甲醇(3045,25.00,0.83%)現貨市場漲聲不斷。尤其從10月下旬開始,市場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局面。期貨日報記者發現,隨著現貨市場的持續升溫,甲醇期貨1401合約也從10月23日的最低點2743元/噸一路單邊上行,最高上探至3049/噸,漲幅高達11%。業內人士認為,在現貨市場利好頻出,價格持續走高的環境下,期貨價格近期如此強勢理所當然。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受港口貨源緊張以及冬季“氣荒”導致天然氣制甲醇企業原料供應受限的影響,目前甲醇現貨市場依舊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由于國際供應緊張,進口盤價格持續飆升。其中,CFR中國價自10月14日的420美元/噸已上漲至目前的475元/噸,漲幅達12.94%,遠高于港口現貨價格的漲幅。“外盤價格高企使得今年下半年的進口量不及去年同期。”上海中期分析師鄧世恒表示,目前外盤價格仍處在高位,預計本月進口量將較為保守。與此同時,港口庫存也一直處于低位。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江蘇(不包括寧波地區)甲醇庫存在17.64萬噸,較前一周下滑0.23萬噸,跌幅在1.29%。“港口市場的供應缺口吸引了大量國產貨源流入該地,盤活了國產貨源的流動性,造就了國內甲醇市場走好的局面。”鄧世恒稱。
另外,隨著冬季的來臨,北方為了保證民用及供暖,將對天然氣裝置實行限氣供應。對于甲醇而言,天然氣是其重要原料,限制天然氣供應,會加劇甲醇市場供應矛盾。
10月份以來,發改委已連續三次預警今冬“氣荒”,頻度為近年所罕見。按照“保民用,壓工業”的原則,華北、西北等地不少企業因停止或者限制供應天然氣而停產。“從相應的統計來看,年初至今,我國天然氣制甲醇產能超過1000萬噸,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等地,氣源供應緊張已經影響到西北市場甲醇生產企業的開工率。”光大期貨分析師鐘美燕表示,本周西北地區甲醇裝置開工負荷在64.62%,較上周下滑1.80%。“天然氣制甲醇廠家因限氣,產量降低三分之一,且庫存在一段時間內處于可控水平,短期對內地甲醇價格具有一定支撐。”鐘美艷說。
萬德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山西甲醇現貨價格為2965元/噸,較10月下旬上漲345元/噸;山東中部價格為3175元/噸,較10月下旬上漲420元/噸;江蘇現貨價格為3525元/噸,較10月下旬上漲160元/噸。
采訪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當前華東和華南港口庫存偏低,內地貨源難尋,市場人士對于甲醇現貨市場比較看好。南通康盛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厚平表示,甲醇價格已經脫離了3000元/噸以下的時代,明年市場供應面繼續偏緊的可能性很大,價格水平仍將維持高位。另外,由于內地和港口的價差空間越來越小,最好的囤貨時機已經過去,所以多數貿易商都在謹慎操作。
“近期現貨與期貨的平均基差已經超過歷史平均區間,尤其是東部地區。以江蘇價格來看,當前基差高達500元/噸,而歷史平均區間在-200—100元/噸。”國貿期貨分析師王舉明稱,在基差偏離歷史均值的情況下,預計甲醇現貨市場的上漲格局將持續為期貨市場帶來支撐。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