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雖然我國制藥干燥設備行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比如我國藥機設備生產企業的創新能力較低,能夠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的企業寥寥無幾,這是我國干燥技術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行業人士分析,我國藥機設備生產企業的創新能力較低,能夠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的企業少的可憐,這是我國干燥技術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目前,從全國來說,雖說有幾十所高校、科研單位從事干燥技術的開發研究,分布在我國的東西南北,但大部分知識成果沒有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企業如果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應直接與這些高校和科研單位以多種形式聯合,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與利用。
專家建議,江、浙、滬三地相對集中的企業,可以考慮利用合資、合作、收購的方式向中西部地區遷移,尋找更廣闊的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行業內企業間要走強強聯合的道路,在行業內培育一些技術實力雄厚、擁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公司、企業集團,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
要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需要個體經濟保持適度的增長,只有這樣一個適度的環境,適度的宏觀環境才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如果經濟宏觀環境非常緊,經濟增長的速度很快,經濟總需求大于總供給,需求過旺,在這樣過熱的狀態下,恐怕是不那么利于結構調整,在那樣的狀態下,最基本典型的狀態,所有幾乎所有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都可以銷出去,都可以賣出去,在這樣的狀態下,企業產品創新,產業升級的動力不足。
眾所周知,企業技術創新是結構調整的根本動力。沒有企業的技術創新,沒有企業的產品創新,就沒有產品結構的調整,也就沒有中觀和宏觀層面經濟結構的調整,如果我們真想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就要下大力氣,進一步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為企業更好地從事技術創新提供好有力保障。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