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金融報消息,近年來,化纖行業整體發展呈波動態勢,由于上下游行業均出現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等情況,該行業信用狀況不樂觀。行業需要進行深度轉型,調整不合理的產品結構,通過規模優勢及縱向整合的方式減少原料價格的波動,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及抗風險的能力。
化纖行業作為一項基礎性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它是石化產業鏈的中端行業,其上游為石油化工類產品,下游為紗線、面料等紡織類產品。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化纖生產國。2012年,我國化纖制造業完成產量3811萬噸,同比增長11.80%,完成銷售收入6740億元,同比增長4.56%。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產量3046萬噸,同比增長7.47%,完成銷售收入5322億元,同比增長10.1%。行業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及2009年四萬億刺激的大起大落后,增速明顯放緩。
該行業為完全市場競爭結構,由于國內外化纖設備的技術工藝基本成熟,也大大降低了行業的投資成本。較低的行業門檻導致眾多的市場主體加入競爭,激烈的競爭進一步降低了行業的利潤水平。由于市場過于偏重于對數量的要求,大部分生產企業過度擴張常規化產能,科研投入不足,行業集中度不高,現有產能中同質化產品過剩。外資、民營及原來的石化系統國企均是市場的主要成員,其中民企已經成為中堅力量。規模較大的企業有恒逸集團、榮盛集團、三房巷集團、儀征化纖、恒力集團等。
由于化纖行業的上下游—石化和紡織分屬周期性行業和出口導向型行業,在經濟下行階段均受到較大沖擊。上下游產業鏈的不穩定加劇了行業的經營風險,經濟波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較大。在上下游供需的兩頭擠壓及2003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的夾擊下,目前化纖行業已經處于產能全面過剩、行業利潤率幾近于零的境地。
上游PTA(精對苯二甲酸)、MEG(乙二醇)占到生產成本的80%左右,石油價格及上游原料供給能力的波動對銷售利潤率產生直接影響。而下游紡織品的需求情況一直低位徘徊。自2003年以來,化纖行業的投資整體水平不低。2012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0億,增速18.7%,2013年前三季度完成795億,增速23.5%。高速的固定資產投資更加加劇了產能過剩的局面,進一步降低了行業整體盈利能力。
為了減少對上游原材料的依賴,行業內企業普遍進行向前整合,各大企業紛紛投產PTA,甚至PX(二甲苯)項目。截至2012年9月底,恒逸集團、榮盛集團,分別以年產290萬噸(設計產能)和225萬噸的PTA產能規模已位居中國和全球前列,PTA業務已成為公司重要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以及投資收益的來源。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刺激下,煉化一體化企業、PTA單體企業和大型滌綸生產企業紛紛擴建、新建PTA生產裝置,中國PTA產能擴張迅速。在全球范圍內,PTA都屬于產能過剩行業,而中國在經過2012年大躍進式的發展后,PTA行業也迅速由短缺進入了產能過剩。同時大規模的投資計劃不得不再度推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當前行業整體負債水平在70%附近。
從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看,化纖行業在輕工、紡織及石化等振興規劃的政策指引下,將主要著力于轉變行業發展方式和淘汰落后產能,產品低端同質化的問題有望得到一定改善。延伸產業鏈將有助于相關企業抵御行業周期風險,降低成本損耗。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具有高附加值和差別化升級的細分領域將有較廣闊的前景和發展空間。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