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低成本增大容量:利用礦物填料取代部分塑料基體物質。
2、增強、補強作用:礦物的活性表面可與若干大分子鏈相結合與基體形成交聯結構。礦物交聯點可傳遞、分散應力起加固作用而且產品的硬度、強度會明顯提高。例如礦物表面施以偶聯劑產品的撕裂強度會明顯提高;纖維狀礦物則可提高塑料制品的抗沖擊強度。礦物填料的硬度高低與塑料產品的抗壓強度呈正相關。另外礦物還可改變熱塑性塑料的粘性并減小蠕變程度等。顆粒彌散補強作用與粉體粒度有極為密切的關系。
3、調整塑料的流變性及橡膠的混煉膠性能(如可塑度、粘性、防止收縮、改進表面性能等)和硫化性能。
4、改變塑料的化學性質如降低滲透性;改變界面反應性、化學活性、耐水性、耐候性、防火阻燃性、耐油性等以及著色、發孔、不透明性等。
5、改善熱性能:提高熱畸變溫度降低比熱提高導熱系數等。
6、改進電磁功能:不降低塑料電學性質同時提高耐電弧性賦予塑料產品以磁性等。填料礦物在塑料中發揮作用的優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礦物粒度分布和礦物顆粒與基體間的粘結力。顯然其它性質也有要求這些性質的具體數值取決于產品的最終設計性能指標。如耐分散溫度的提高不能用白堊這樣的球狀填料而常用纖維增強材料。當然滑石、云母這樣的片狀礦物也會對塑料的上述性質有改良作用。由于礦物性質的多樣性使礦物在基體中發揮的作用與功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同樣由于不同礦物填料性質的相似性使礦物填料的選用有較大的優化余地。
(二)超細礦物填料的選擇選擇礦物填料時要考慮許多因素例如:
①價格(包括改性后的售價)低于樹脂且有足夠來源;
②無毒、無刺激性、無味不與基體或添加劑發生有害反應;
③工藝性好如易于潤濕、分散粘度和流變性好;
④穩定性好;
⑤有利于改進復合材料的性能。
對于某一具體的產品和礦物填料品種來講還要考慮如下因素:
①最佳粒度分布;
②礦物表面的催化活性;
③分散性與粘結性;
④混煉性等。
(三)礦物填料的品種和用量是由聚合物基體和礦物種類共同決定的;填料礦物的作用功能多重化定向改性的效果已超過降低成本的最初效果;礦物填料的技術要求隨工藝、設備、產品性能的要求而變化;超細礦物粉體的附加效應給組合 混合(組混)多功能礦物填料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和優選方式上的多樣性;礦物超細粉體性能的定量表征將使多功能粉體直接進入產品的體系和特別效應設計。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