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村田制作所在9月4日~6日于幕張Messe會展中心舉行的分析科學儀器展會“JASIS2013”上,展出了檢測細顆粒物“PM2.5”的檢測系統。利用專用檢測儀器測量這種電磁波響應,便可檢測出物質,用來捕集粒徑大約在2.5μm以下的PM2.5顆粒。
日本氣象研究所稱關東地區PM2.5上升
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日前匯總的研究結果稱,鹿兒島縣櫻島放出的含二氧化硫火山氣體是引起關東、東海等地PM2.5濃度上升的原因之一。研究結果將于19日在日本氣象學會秋季大會上公布。
此前認為PM2.5的原因可能是汽車尾氣、工廠排煙或是受中國影響。氣象研究所表示:“此前已知道櫻島對九州環境的影響,但其對關東地區的影響則是首次發現。”
據氣象研究所稱,櫻島7月頻繁發生火山噴發,噴煙高達3000米以上。模擬結果顯示,火山氣體中的硫酸鹽氣溶膠濃度在鹿兒島縣周邊地區最高,并飄到了本州的南部,關東、東海、近畿地區7月上旬檢測到高濃度PM2.5。
美國宇航局衛星觀測到的大氣不透明度情況也有類似傾向。這期間中國不是引起關東、東海等地PM2.5濃度升高的原因。
日本修正pm2.5監測方式
11月13日,日本環境省一直以來都是在預測一天中早上的空氣質量以及大氣污染物質的平均濃度,這樣使得日本環境局多次失誤,沒能提前預測出大氣污染物質濃度達到pm2.5的情況并及時向民眾反應,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日本環境省改變原有預測方式,將會從持續勘測大氣情況一直到中午。
關于pm2.5,實際上是1天中的大氣污染物質濃度在1立方米超過70微克的情況,這樣的大氣質量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因此,只要大氣污染物質濃度已超過pm2.5,各都道府縣便會通知廣大市民盡量避免外出活動。
但是目前的測量方式是測出早5點到早7點的大氣污染物質濃度,并將算出的平均值作為一整天的大氣污染物質濃度,但是實際上7點以后大氣污染物質的濃度并沒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因此并沒有出現pm2.5的情況,導致誤報使得市民出行不便,對此,日本環境省討論新的預測方法,并總結方案。
總結出來的最新預測方法是從早上5點一直持續監測到中午,若平均1小時大氣污染物質濃度超過80微克,則將會通知市民注意減少外出活動。
日推出“金屬網元件”檢測系統
金屬網元件是簡易檢測微量物質的網狀元件。當該元件上有物質附著時,元件表面的電磁波共振形態會受到影響,電磁波發生變化。利用專用檢測儀器測量這種電磁波響應,便可檢測出物質。電磁波響應的變化量跟該元件上附著的物質的質量有關,如果事先明確標準曲線,還能進行相對定量檢測。
利用金屬網元件的網狀結構,還可實現按照物質尺寸劃分物質的“篩選”功能。村田制作所的解說員稱,這種網狀結構“能夠加工成微米(μm)級微細構造”,因此還可以用來捕集粒徑大約在2.5μm以下的PM2.5顆粒。
此次展出的PM2.5檢測系統通過與村田制作所開發的微型鼓風機組合進行吸氣,就可在金屬網元件上捕集PM2.5。通過用上述的專用檢測儀器測量吸氣后的金屬網元件,可以檢出元件上的PM2.5的數量。
村田制作所為確認此次PM2.5檢測系統的準確度,于4月6日~20日在福岡市內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該系統的PM2.5檢測結果和福岡市利用大型檢測儀器檢測的數據相關系數達到了0.92。
今后,村田制作所還考慮將此次展示的PM2.5檢測系統和專用檢測儀器合為一體投放。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