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船舶行業管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結構調整,提升技術水平,促進轉型升級,引導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工信部制定《船舶行業規范條件》。 該條件對生產設施、設備和計量檢測、建造技術能力、技術創新、質量保證體系、節能環保等多方面提出的要求包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經營范圍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禁止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設備、材料和生產工藝。應具有生產場所用地長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權,生產用地面積應與企業的生產規模相適應。
條件還規定,企業主要生產技術指標應達到,造船綜合能耗每萬元增加值不高於0.20噸標準煤,鋼材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達到65%以上,涂敷系數不高於2.2,分段無余量制造率不低於70%,分段上船臺(進塢)無余量搭載率不低於80%,下水(出塢)前舶裝工程完整率不低於80%。
GTXH解讀:今年船舶訂單逐步回升給中國造船業帶來了一絲暖意,但產能過剩加劇使得處于低谷的船舶業復蘇時間要比預期更漫長。其實,船舶制造業在總量過剩的同時,結構性過剩問題也很嚴重,雖然訂單有所回暖,但利潤微薄,大多都是賠本賺吆喝。此次工信部發布規范標準,有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短期將加速行業洗牌。(中國鋼鐵現貨網 趙特)
Tag:熱鍍鋅鋼管,硅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