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一周的國內化工市場止住了10月下旬以來的下滑趨勢,呈現階段性平穩跡象。分析人士認為,在企業挺價和前期需求釋放兩股力量推動下,化工市場暫時得以走穩。
監測的68個重點化工品種中,上周價格較前一周上升的商品共23種,上漲品種數較前一周增加7種,且領漲板塊從鹽堿產業鏈、氟化工產業鏈擴展至粗苯、甲苯、二甲苯、丙烷等基礎有機化工產品板塊,漲幅前3的商品分別為粗苯(2.99%)、鹽酸(2.47%)、尿素(2.23%)。環比下降的商品共23種;跌幅前3的商品分別為辛醇(-4.98%)、乙二醇(-1.53%)、正丁醇(-1.40%)。
化工行業分析師張明表示,企業及經銷商聯手挺價以及部分產品下游需求延遲至今釋放,成為阻止此次市場下行的主要動力。
在炒作因素影響下,上周粗苯和尿素漲幅較好。據了解,11月5日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公司粗苯拍賣成交價為6660元/噸,較前一周上漲170元/噸。受此利好支撐,各地焦化企業相應上調粗苯價格。此外,上周山東地區尿素集港量增加,帶動江蘇、河南、河北地區市場跟漲,至上周五全國均價已上漲2.23%。
“金九銀十”已過,原鹽的需求才姍姍來遲。繼10月份純堿企業采購原鹽的一波強力拉動之后,本月初燒堿企業接過接力棒,繼續推漲原鹽市場。市場人士認為,如果考慮到天氣因素,未來幾個月北方海鹽產量將減少10%左右,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原鹽價格有望進一步走高。
張明認為,隨著部分產業鏈需求延遲釋放,配合一些行業的季節性政策,化工市場的下行速度將得到有效減緩,整體反彈之期或可提前到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化工行業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部分產能過剩的板塊今年仍有大量資金流入,如化肥板塊、無機氟化工板塊等。
渤海證券分析師張敬華表示,11月國際油價下行趨勢較為明顯,化工行業成本壓力得以緩解。在下游需求逐步恢復的背景下,化工行業經營狀況得到改善,而隨著冬季補庫存行為的到來,市場上行的可能性較大。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