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下行、氣價上行以及天然氣供給連年吃緊,對于煤制氣產業而言是利好,將提高地方和企業上馬煤化工項目的積極性。但長遠來看,對煤制氣行業的發展仍應理性看待。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未來幾年國家發展煤化工,仍將延續“適度發展、升級示范和總量控制”這一思路。從國家層面講,發展煤化工仍需考慮行業總體規模、水資源等多種因素。因此,煤炭價格下跌和庫存增加以及拉動投資等,只能成為煤化工行業投資加速的外在條件,不會成為國家制定煤化工產業政策的決定性因素。
據了解,盡管發改委近期連續批了多個煤化工項目“路條”,但“路條”只是開展前期工作,對于投資額動輒數百億的大型項目,沒有國家核準,企業層面很少敢真正進行訂貨。因此,拿到“路條”對于煤化工設備銷售及工程的實質帶動意義不大,期間也會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據廣發證券(000776,股吧)分析師唐笑統計,截至9月底,國內煤制氣項目規劃數量在60-70個之間,總體規劃規模在2600-2700億立方米。分地區來看,絕大部分項目位于新疆和內蒙古。分階段來看,約有一半以上的項目尚處于立項前期工作階段。
中國證券報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多個拿到煤化工項目“路條”的企業,并不急于開展后續工作,以至于發改委進行催促。其中一家企業,還撤回了其煤制氣投資方案。這與煤化工行業投資大,方案設計復雜等有很大關系。因此對于正在規劃、已經申報甚至是拿到“路條”的煤化工項目,究竟有多少能轉化為實際投資,仍需拭目以待。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