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隨著寧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原寧波禾元化學有限公司)和惠生(南京)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烴裝置的先后投產,中國已投入運行6個煤(甲醇)制烯烴裝置,總產能276萬噸/年。
煤基能源化工行業的專業研究機構—亞化咨詢公司近期分析了中國處于運行、試車、建設和前期工作階段的全部55個煤(甲醇)制烯烴項目,根據每一個項目的業主實力、項目審批進展、煤和水資源落實情況、技術簽約和工程建設進度等因素,綜合評估項目最終建成投產的時間和可能性。
亞化咨詢的研究結果表明,2018年中國煤(甲醇)制烯烴產能將達2365萬噸/年,其中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分別占35%和47%,另外18%的煤(甲醇)制烯烴產能配套了其他下游化學品。包括乙烯的下游衍生物裝置-乙二醇、環氧乙烷、EVA、PVC;和丙烯的下游衍生物裝置-丁辛醇、環氧丙烷、乙丙橡膠。另外,由于沿海化工行業對乙烯和丙烯單體的需求旺盛,通過管道運輸就近外售單體也成為富有吸引力的選項。
2012年中國凈進口聚乙烯760萬噸、聚丙烯480萬噸、乙烯和丙烯單體的凈進口量分別為142萬噸和215萬噸,因此PE、PP和乙烯、丙烯單體總進口量為1597萬噸。由于中國擬在建還有約600萬噸/年丙烷脫氫(PDH)制丙烯產能,以及其他新建煉油石化一體化項目的烯烴產能,即使考慮到中國烯烴消費量將持續增長,但在中東聚烯烴和北美頁巖氣聚烯烴的沖擊下,中國烯烴產能過剩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第五屆煤制烯烴技術經濟研討會將于2013年11月19-21日在江蘇南京召開。會議將探討烯烴與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趨勢,煤制烯烴的政策走勢與行業布局,大型煤制烯烴一體化項目規劃與副產品利用,煤制烯烴商業化項目進展與升級優化,天然氣(頁巖氣)-進口甲醇-烯烴產業鏈的項目規劃等。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