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21日,內蒙古電視臺《新聞聯播》財經欄目播發了我市初級化工產業向精深精細轉變的新聞,重點報道我市進一步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努力實現煤化工提質升級取得的成效。本報特轉載該稿件。
內蒙古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烏海市利用現有煤化工和氯堿化工副產品引進精細化工生產企業,在變廢為寶的同時,化工產業也向精深精細轉變。
天氣逐漸轉涼,但烏海市烏達工業園區內蒙古佳瑞米精細化工公司施工現場卻熱火朝天。目前項目土建工程接近尾聲,設備安裝已經開始,計劃2014年開工生產。企業落戶烏達工業園區,看中的是園區煤化工和氯堿化工企業的副產品——液氯。
內蒙古佳瑞米精細化工公司生產部部長孫景乙說:“液氯在大連包括運輸費,可能一噸將近3000元錢,而在我們烏達地區,在行情最好的時候,也不會超過180元錢(一噸)含運費,因為距離特別近。”
烏達區工業結構經歷了由煤炭開采向煤化工和氯堿化工方向的轉變,但產品初級化低端化特征明顯,副產品多且不易消化處理,企業和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弱。今年,烏達區立足地區實際,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努力實現煤化工提質升級,建設了精細化工園區,發展以生物醫藥化工為主的精細化工產業。精細化工園區引進以液堿、液氯、鹽酸為原料的精細加工企業,消化園區內每年產生的近80萬噸液堿、20萬噸鹽酸和13萬噸氯氣等附產品。
內蒙古宜化化工副總工程師王泉靈說:“烏達園區建成精細化工園中園以后,我們的氯氣就有穩定的用戶和銷量,對于我們企業的經濟效益很有好處,大約可以提升10%的樣子。”
目前,烏達工業園區已經入駐了大連九信化工、臺州源宏醫化、安徽精斧化工三家精細化工企業。烏達區還計劃引進15家精細化工企業入駐,打造年產值150億元的精細化工集群。
烏達區發改局副局長劉得福說:“我們下一步還要做好園區內的污水處理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未來利用我們現在的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優勢及區位優勢,更好地為精細化工園區企業服務?!?/P>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