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緊急召開會議研究天然橡膠進口問題,14家輪胎相關單位參加了會議,包括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和三家上市公司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10月上旬,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關于棉花收儲的座談會上,相關人士已經匯報了天然橡膠進口問題,并作出了取消天然橡膠20%的進口關稅的建議。
輪胎行業對外依存度高
根據海關稅則,進口輪胎行業用煙膠片(40012100)及技術分類天然橡膠(40012200)需要征收20%的進口關稅。
記者從幾家主要輪胎生產企業負責人處了解到,國內天然橡膠主要產地為海南、云南,由于氣候原因,國產天然橡膠無法滿足輪胎行業生產需求,當前輪胎行業用膠主要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達90%。
據海關統計,2012年,中國輪胎行業進口天然橡膠約60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進口天然橡膠約6億美元,行業繳納進口關稅高達1.2億美元。
一家輪胎企業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一般貿易天然橡膠進口關稅高,很多輪胎企業不得不采取加工貿易的方式進口。加工貿易是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貿易方式,采取該方式進口的天膠生產的輪胎必須出口國外。
該負責人認為,這是國內輪胎行業對外依存度高的主因:“加工貿易是給人家做代工,貼牌生產,既不利于我們在國內市場塑造品牌,也不利于出口,出口量一大就面臨國際貿易摩擦。”他對美國于2009年向中國產輪胎發起的特殊保護案記憶猶新。
加工貿易賺取的是利潤點很低的加工費,而自有技術、品牌等更高附加值的利潤則流向國外。“這對國內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形成了阻礙。”該負責人說,用于國內市場消費的一般貿易進口關稅高,為避稅只能走加工貿易模式進口天膠,而這種貿易模式讓企業無法調頭,“當國內市場形勢好、價格高時,企業因為進口的是加工貿易天然橡膠,就只有產品出口一條路,無法及時進行市場轉換。”
高關稅有礙轉型升級
中國天膠的高進口關稅也讓其他貿易伙伴抬高了關稅“門檻”。
上述負責人說,中國進口的天然橡膠主要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
根據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的第一階段建設框架(2002~2010年),自2010年1月1日全面啟動自貿區協議后,中國對東盟90%以上的商品實行零關稅。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天然橡膠顯然不在此列。而東盟十國亦采取了報復措施。東盟十國間的輪胎進口關稅平均為5%,但對進口中國輪胎則至少實行了10%的高關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這與中國對進口東盟天然橡膠實行高關稅有關。
“受影響最大的是企業。”上述企業負責人感嘆,“天然膠高進口關稅讓我們兩頭受壓,在國際貿易中不能享受平等待遇。”
也由此,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向相關商協會呼吁過多次,建議取消天然橡膠進口關稅,“這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中國輪胎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國內市場占有率,又有助于徹底改變輪胎企業以加工貿易的名義進口天膠再出口輪胎的生產經營方式,減少國際貿易摩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