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季報
供給收縮+需求增加
化工板塊三家公司公布三季報。江山股份實現凈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1927.34%,友利控股凈利潤3.4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48.03%。不過,巨化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65%。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產品價格三季度以來的上漲,化工板塊第三季度業績環比應在二季度企穩回升的基礎上繼續好轉。
當前,化工行業處于轉型期,大部分子行業的投資高峰期已經過去,進入去產能化周期,未來供給收縮有望持續擴散;而隨著新興需求的崛起,相關成長股則將不斷涌現。在此過程中,行業的結構性復蘇有望持續演繹。
價格上漲業績有望好轉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238家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中,有151家披露業績預告,其中,24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增;8家預計前三季度扭虧;35家前三季度業績預計略增。據此測算,業績預計好轉的公司數量為65家,占已披露業績預告公司數量的44%。
前三季度業績預增幅度居前的包括彩虹精化、威遠生化、華峰氨綸、沙隆達A、鴻達興業、華星化工、茂化實華、三友化工、閏土股份、安諾其等公司,涉及的子行業包括農藥、氨綸、粘膠、染料等。前三季度業績預計扭虧的包括上海石化、青島堿業、大慶華科、友利控股、勝利股份、英力特、天原集團、澳洋科技等公司,涉及的子行業包括純堿、粘膠、氯堿等。
總體而言,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明顯好轉與行業基本面改善有關。如農藥行業的沙隆達A業績預告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263.2萬元-20731.2萬元,同比增長270%-320%。業績變動的原因是公司主要產品產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同時,銷售價格也有所上升。
再比如氯堿行業的英力特業績預告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97.19萬元-7197.19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657.71萬元。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包括四方面:一是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同比下降;二是設備開車率較高,各產品能耗同比下降;三是公司加強各項費用管控,費用同比下降;四是銀行借款減少,財務費用同比下降。
分析人士認為,部分化工子行業三季度業績好轉,主要是由于產品價格的企穩回升,總體而言第三季度業績應好于第二季度。生意社數據顯示,化工價格指數年初為971,6月30日跌至893,7月上旬和中旬進一步下跌至881,但9月30日已回升至899,最新為906。據生意社監測,2013年第三季度化工板塊環比上升的商品共46種,其中漲幅5%以上的商品共27種,占該板塊被監測商品數的24.8%。
供給收縮或持續擴散
化工行業大部分子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下游需求并沒有出現超預期好轉,因而草甘膦、氨綸、染料等產品的價格上漲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根據歷史經驗,產能過剩會導致產品價格呈現慢漲急跌的特征,但相關產品的價格卻不斷往上攀升,并帶動有關公司的業績持續好轉。
以草甘膦為例,今年初價格為34416元/噸,到5月份上漲至37000元/噸以上,到9月份進一步上漲至42000元/噸的水平。環保約束導致的供給收縮是推動價格持續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5月份,環保部下發通知,要求對各地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開展環保核查,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對草甘膦行業全面環保核查。并公告三批符合環保要求的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名單。相關企業人士認為,經歷前幾年去產能化的調整,再加上當前的環保約束收緊,此前市場擔憂的產能過剩已是一個“偽命題”。
以揚農化工為例,公司上半年完成營業收入16.02億元,同比增長29.95%;實現凈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85.85%。公司預計2013年1-9月累計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將增長50%以上。分析師認為,草甘膦高景氣度持續的同時,公司如東基地5000噸麥草畏在內的新建項目正如期推進,并將在未來兩年逐漸貢獻業績。
草甘膦表現讓投資者對沉寂多年的化工子行業再次投以關注的目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產業結構持續調整,供給收縮預計將持續擴散至其他品種。當前看,鈦白粉行業若出臺較為嚴格的環保政策,成為下一個明星品種的可能性較大。
數據顯示,8月中下旬開始,鈦白粉價格呈現觸底回升走勢。鈦白粉龍頭企業四川龍蟒鈦業股份有限公司9日調漲其主力品種價格。對此,金鋪鈦業董秘湯巍表示,今年鈦白粉市場持續低迷,上半年部分鈦白粉中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庫存量已被基本耗荊目前國內鈦白粉生產廠家較為集中,下一步這些廠家有望擴充市場份額。隨著9月份國內市池穩,加之國際鈦白粉企業提高產品價格,國內跟進提升價格或將成為趨勢。
醫藥和農藥中間體值得關注
相比于供給收縮帶來的有限市場均衡價格水平提升,化工板塊中的成長股更值得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即使成長股短期出現業績下滑,但鑒于其成長空間巨大,其業績在經歷短暫的低迷之后,還將進一步向上。
中金分析師認為,醫藥和農藥中間體產業值得長期關注,其外包趨勢由中東歐逐漸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轉移,未來中國和印度兩國的市場空間巨大,而國內已進入定制體系的成熟企業會受益。
2007年,全球醫藥研發和加工費用的外包比例為19%左右,約440億美元,而2010年這一比例達到近25%,約85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14.1%。未來3-5年內,將有30%-50%的研發和加工經費投入到服務外包領域,外包費用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8.1%-30.8%。中國和印度在成本效率、技術人員素質、技術實力、響應速度、項目管理、創新以及環境管理等指標上均具有較大的優勢,可以承接未來大部分的產業轉移。相關公司包括聯化科技、雅本化學等。
以聯化科技為例,公司獲得了各大農藥巨頭的認可。公司201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5376.26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397.1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75%。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485.86萬元至32483.29萬元,同比增長10%-30%。
華創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土地流轉進程的加快,農業種植大戶將迅速增加,而種植大戶對服務要求更高,同時相對更看重名牌效應,當前充斥市場的假冒偽劣化肥的市場份額將下降,復合肥龍頭企業金正大、史丹利值得關注。金正大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0%-30%;史丹利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5%-45%。
此外,電子化學品、環保化學品將受益于需求的持續增長。分析人士稱,相關公司業績差異較大,需要看技術水平和客戶資源的狀況,有些未必能夠實現超越行業平均水平的成長,需要仔細加以甄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