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呈溫和上漲態勢,供需維持平穩狀態。目前國內一些多晶硅龍頭企業已開始逐步復產,持續近一年幾乎全行業陷入停產的窘境有所改觀。但仍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多晶硅行業諸多不利因素尚在發生作用,預計市場年內仍難改“冰封”狀態。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市場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多晶硅價格呈溫和上漲態勢。7月初,我國對美、韓反傾銷初裁出臺之前,多晶硅現貨報價為10.5—13.5萬元/噸,均價維持在12.27萬元/噸左右;7月18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對產自美、韓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后,多晶硅價格小幅上漲,至9月底達13.4萬元/噸,增幅為9.2%。
隨著“雙反”裁決的推進,部分國內多晶硅企業深受鼓舞而紛紛復產。據硅業分會統計,截至三季度末,宣布復產的企業一共有10家,其中不乏特變電工、南玻A等A股上市公司。
據介紹,特變電工1.2萬噸多晶硅項目實現平穩生產,預計2013年年底可全面達產。截至目前,其1.2萬噸多晶硅單線設備調試已完成,已累計生產高品質多晶硅產品400噸。據統計,包括四川瑞能硅材料和昆明冶研等在內的復產企業目前開工率已達到50%左右。
硅業分會分析師指出,除新增復產企業外,還有少數多晶硅企業于三季度宣布增產,全行業三季度產量約為2.1萬噸,相較上季度1.8萬噸環比增長14.3%。
“部分企業復產,并不代表全行業已轉暖。這些企業更多希望通過維持復產狀態,以便在即將到來的多晶硅產業整合潮中爭得優勢地位。” 一位硅業分會分析師表示,從光伏全行業來看,至年底新增光伏市場需求空間不大,上游多晶硅環節供需仍難現大逆轉情形,全年產需只能勉強維持平衡。多晶硅產能過剩的矛盾這一本質性問題仍將阻礙多晶硅價格進入上行通道。
有券商研究員此前曾分析,今年國內多晶硅市場需求量預計將達8萬噸左右,但國內企業目前能形成的有效產能超過14萬噸,即便不考慮進口,國內市場多晶硅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將長期維持。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