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率先出臺《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3-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有關《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行動計劃》提出,要通過鼓勵綠色出行,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采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06-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共發生12起投資事件,披露投資金額超過8000萬美元。相信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全國推廣,未來的投資熱度會持續走高。 此次《行動計劃》需要全民參與行動。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社會共同踐行。既要通過企業的自律治污行動,強調企業要守法自律,依法治污、達標排污,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污染治理和環保管理,挖掘減排潛力。要讓公眾形成自覺的減污行動,倡導公眾“同呼吸、共責任、齊努力”,減少污染排放。同時,積極開展社會監督的防污行動,強調社會監督對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作用。加強信息公開,明確公眾監督的渠道和方式;鼓勵媒體監督,發揮媒體作用。 GTXH觀點:治理大氣污染已經不是陌生的話題,我國從去年底開始就發布了“十二五”規劃,這個話題也一直延續至今。“行動計劃”的出臺,證明了我國治理大氣污染問題的迫切心情。鋼業在治理大氣污染中舉足輕重,鋼廠排除的廢氣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是鋼廠設置廢氣凈化設施的成本是巨大的,大型鋼廠或可以應對,但小型鋼廠該如何選擇?筆者認為,要么咬緊牙關,設置凈化設施,要么向其他行業慢慢轉型。 Tag:鋼廠,空氣質量 |
標簽:不銹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