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策利好由虛轉實 A股仍處做多周期 昨日是本周最后一個交易日,下周將進入10月份的下半月,距離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也已不遠了,因此,投資者不能寄托于維穩行情,而是將目光聚焦在市場環境發生的實質性變化上。 投資遇上改革好年份 今年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政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全面改革的啟動之年。從最近的金融改革、財稅改革、行政改革、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動態中,我們看到了方向:改革已經成為未來政策的大趨勢。投資者對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給予了更多的改革期盼,市場聚焦的三中全會可能涉及行政體制、財稅體制、民生領域、金融領域、投融資領域五條改革主線。 另一方面,經濟轉型升級是目前我國經濟的大文章,也是實體經濟最核心的主軸。不僅僅是資本市場,整個金融市場發展都離不開這一主軸,市場對今年三中全會關于資本市場的闡述充滿期待,希望相關表述更為豐厚,為資本市場發展構建政策框架。 在此大背景下,多數分析人士判斷,未來大盤不存在系統性風險,A股市場仍處在做多周期中。在四季度機構投資策略報告中,改革成為了高頻詞語,多家機構研報都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成為四季度行情的分水嶺。有分析師甚至認為,A股市場四季度趨勢出現上行拐點將是大概率事件,更不排除在市場猶豫彷徨中形成跨年行情的可能。 采訪中,多數證券營業部股民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紅利寄予厚望。他們認為,此次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全面改革將推進各項創新,使中國經濟增長從要素推動轉向創新驅動。改革與創新正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新動力,A股將繼續演繹結構性行情。看好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成長股仍是主流思維,改革和轉型仍將是未來市場熱點。但伴隨經濟企穩和流動性改善,A股將進一步企穩回升,今年漲幅滯后的兩市主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四季度有望補漲。 政策利好 由“虛”轉“實” 與前期“務虛”的概念炒作不同,近日市場實質性利好頻頻出臺。 中國人民銀行周四透露,經國務院批準,2013年10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業界解讀為,人民幣推開歐洲大門。 中國人民銀行10月10日宣布,境外投資者在投資境內金融機構時,可使用人民幣投資,具體包括新設、增資、并購、參股、股權轉讓、利潤分配、清算、減資、股份減持或先行收回投資等。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周四表示,“十二五”節能減排僅完成三成,后3年國家層面面臨巨大減排壓力,發改委醞釀加大補貼。 而央行針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方案細則已于前期完成審批,將于近日擇時公布。周五,上海自貿概念王者歸來,整個板塊暴漲近6%,重新助推大盤上行。 證監會10月11日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表示,新股發行(IPO)財務專項檢查現場檢查工作已經完成,622家企業提交自查報告,268家提交終止審查申請,終止企業達到了此前上報IPO企業的30.49%。 目前,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工作已拉開序幕,季報行情逐漸升溫。不少預計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公司近日獲得大量資金青睞。據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21只預計三季度凈利潤增幅翻倍公司近三日資金凈流入超千萬元。 市場醞釀新熱點 自9月13日市場進入調整以來,在存量資金的博弈之下,主力資金企圖轉而追逐主板題材股票來制造新的熱點。而創業板市場卻一直拒絕深調,反而在國慶長假前逆市進攻,節后乘勝追擊沖上1400點之上??墒?,這種冒進沒有得到權重藍籌的支持。在創業板指數不斷創歷史新高的背后,以農業銀行、中國石油為代表的權重股均在前期一根長陽后出現連續下跌,不少個股還出現了破位的形態。因此,超級權重股連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指變盤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創業板指數和上證指數、滬深300之間的背離越來越大。經驗證明,市場各大指數的走勢不可能長期背離,創業板和藍籌股的估值差距只有適度彌合收斂,行情才能走得更長遠。 那么,如果創業板出現調整,誰來扛起領漲的大旗?業界主要看好三大經濟發展趨勢:一是消費升級帶動的制造業升級,二是具有技術型勞動力的成長類企業,三是由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引發的并購重組企業。 這三類企業,首先可以從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小板里尋找。從1月至8月行業經濟數據看,制造業板塊的37個行業中有8個行業累計收入增長幅度在15%以上,但利潤增長幅度超過15%的行業有16個,顯然有一批行業是營收與利潤同步增長,屬于典型的成長性行業,如醫藥制造業、食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木材加工業,這些行業基本屬于消費領域,說明消費仍然是我們當下經濟增長的基礎。其次是滬深主板里與三中全會改革轉型相關的政策導向個股,如石油改革、土地改革、養老概念、部分涉及經濟升級轉型的新興科技概念股等;三是每年四季度必熱炒的重組概念,尤其是與改革轉型方向一致的重組類個股,正迎來空前機遇。 |
標簽:不銹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