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文艷 通訊員 金瀟)2月17日,記者在大慶石化煉油二部一套石蠟成型廠房看到,嶄新的自動包裝碼垛機器人,將一塊塊石蠟有條不紊地放入石蠟包裝袋,隨后平穩地被叉車運送出裝置區。裝置區設備管理人員姬長委說:“自動化控制項目的順利實施,不僅減少人工操作的負擔,而且每年可提質增效300余萬元。”
為積極推進生產自動化建設,降低人員勞動強度、提高經濟效益,大慶石化決定對3臺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石蠟成型裝置進行改造,將裝置的3臺石蠟成型機注蠟及2臺包裝碼垛系統自動化控制項目提上日程,2024年11月4日,項目建設順利完成并投產。改造后的石蠟成型裝置新增了機械和電控裝備,并增加2套自動包裝碼垛系統,使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做到精準調控、快速反應,實現了精益管理、提質增效的目標。
生產過程中,液蠟經成型裝置變身為石蠟后,包裝出廠。制蠟裝置區共有6套成型裝置,其中3套成型裝置早已配備包裝系統,自動化程度高、無須人工包裝,但成型裝置的注蠟系統因建造年代久遠,受機械、原料品種等因素影響較大,生產出的石蠟每塊重量偏差過大,需手動復檢并加入碎蠟才能保證每袋石蠟達到質量指標。
“過去,堆積如山的石蠟包裝袋里,每袋都有一些碎蠟塊,它們就像拼圖中缺失的部分,無法拼成完整的一塊,還極易導致貨物傾斜。”姬長委把改造后的石蠟成型裝置跟以前的生產過程對比后,算了一筆賬:“以前,包裝人員為保證石蠟產品達到質量指標,在添加碎蠟塊時,都會在每袋里多放0.05公斤至0.1公斤。雖然這只是一塊硬幣大小的蠟塊,但是3臺成型機的產能是每年12.5萬噸,積少成多,這便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相比龐大的自動包裝線,矮小的注蠟系統很容易被忽視,但是它的作用至關重要。新的注蠟系統包含機械和電控兩部分,電控系統能快速、精準地應對外界環境變化,機械機構則實施精準調節,將每塊石蠟的重量精準控制在5公斤。
在增加2套自動包裝碼垛系統時,技術人員遇到了難題。新系統需要256平方米正方形的面積,還要預留出叉車運送蠟垛進出廠房的空間。經過裝置區技術人員“精打細算”“排兵布陣”,每一寸面積都得以充分利用,最終2套自動包裝系統成功安裝在廠房內,經過調試后順利正常運轉。
裝置區和實業公司員工默契配合、相互協作,高效完成項目施工工作。裝置區堅決落實“屬地是項目施工第一責任人”的原則,成立專項小組,深度參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同步開展“三查四定”工作,跟蹤施工進度,檢查施工質量。
新上崗的自動包裝碼垛系統,能自動完成石蠟的輸送、篩選、裝袋、噴碼、疊板等“一條龍”服務。裝置區設備管理人員姬長委說:“新項目投產后,預計年增效300余萬元。這不僅能夠提質增效、優化產品結構、增強企業創效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而且,更加整齊美觀的蠟垛,擦亮了‘昆侖’牌石蠟品牌,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