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港油田研發成功一種新型井下電纜濕式對接裝置,在大港、大慶、吉林、新疆等多個油田推廣使用50余井次,作業成功率均保持在100%,實現了作業電纜“零損傷”,填補了國內分層注水領域的技術空白。
作為油田常用的一種注水方式,纜控式智能分層注水技術通過電纜連接地面控制設備和井下注水工具,實現智能均衡注水。但是電纜綁在油管外壁的作業施工方式,存在電纜損壞率高的問題。大港油田技術主創團隊,結合大量生產經驗,借鑒日常生活中“轆轤”和“插頭與插座”原理,自主研發了一種內置式有纜智能分注技術。這項技術改變了電纜的入井方式,減少電纜的損壞率。同時,運用先進的密封絕緣設計和復合導軌設計,確保了液體環境中的精準對接和數據傳輸,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步伐,降低了水驅開發成本。
記者獲悉,這項技術已經在多個油田推廣使用,作業成功率均保持在100%,不僅電纜損壞率下降15個百分點,節省作業經費200多萬元,而且大幅縮短了作業時長,提高了注水井作業施工效率。主創團隊斬獲2024年度“中國石油質量管理小組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全國QC小組成果一等獎”。(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