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福建日報2版頭題報道《政和匯聚62家鑄造企業,全產業鏈產值將達到25億元——山城何以“鑄造”產業高地》。
本月初,第九屆鑄造產業集群年會暨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經驗交流會在政和縣召開。來自全國鑄造行業的代表會聚一堂,共同探討鑄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徑。近年來,政和縣積極推動鑄造產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政和縣已匯聚了62家鑄造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47家。預計2024年,全縣鑄造全產業鏈產值將達到25億元。一個僅24萬人口的閩北山城,何以成為鑄造產業的高地?
以商招商 壯大集群
時至年關,在位于政和經濟開發區的福建匯展閥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加班加點生產一批發往省外的訂單。匯展閥門負責人張文滔來自浙江溫州,他于2020年來到政和投資,入駐政和經濟開發區小微企業創業園,生產閥門。2月,公司總投資1.15億元、占地25畝、擁有6條鑄造生產線的新廠房建成投產,年產值達8000萬元。“這里有很多鑄造企業,為我們供應生產閥門的原料提供了不少便利。”福建德耐閥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洪說,2月,張文滔通過以商招商的形式,為他來政和投資興業牽線搭橋。方洪介紹,他從溫州帶來了一批操作熟練的工人,先是入駐政和經濟開發區小微企業創業園原匯展閥門公司租用的廠房,再添置了部分生產設備,短短2個月后便實現了投產。匯展閥門的擴大產能和德耐閥門的落地,是政和縣近年來充分發揮閩浙交界區位優勢,吸引長三角、浙南、閩東等地區相關產業集聚,打造鑄造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們通過‘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吸引了一批以浙商為主的鑄造企業落地,形成了閥門、泵、電機、汽車摩托車零配件4條較為完整的細分產業鏈條。”政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陳明告訴記者,為確保落地鑄造企業的質量,政和還嚴格依照《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及《鑄造企業規范條件》等相關規定,對落地項目的建設方案進行嚴格審核。目前,所有落地項目均需通過中國鑄造協會專家評審。“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龍頭引領,補齊產業鏈短板。以閥門產業為代表,推動其實現產品從相對單一的鑄件毛坯向精加工、零部件組裝、成品方向發展,不斷發揮鑄造產業集聚效應。”陳明說
優化服務 引來鳳凰 同樣在政和經濟開發區,福建美科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在精心預制模型、細致打磨閥門配件。美科機械是政和“一把手”招商重點項目,從2023年4月正式施工到今年3月順利投產,僅用11個月。自投產以來,已實現規模化運營,閥門鑄造技術與設備在國內均處于領先地位,具有18000噸高端鑄件的生產能力,年產值突破1億元大關。“這一切都離不開當地政府提供的良好營商環境。”美科機械總經理黃玉祥說,公司二期的智能化覆模砂工藝生產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預計明年6月可投產。“2022年12月,我們一拿到政和縣掛牌出讓的25畝工業用地‘標準地’后,當日就開工,比預期提早了3個月。”張文滔對當地政府高效的辦事效率同樣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政府還安排了專人跟蹤項目進度,保證匯展閥門項目以最快速度完成各項審批。近年來,政和通過“保姆式”服務和完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舉措,不斷優化鑄造產業營商環境。目前,政和經濟開發區已完成了污水零直排、污水處理廠等的改造提升,還將推動園區標準化建設和產品檢測檢驗中心、原材料倉儲與配送中心、五金配件中心、模具加工中心等公共平臺建設,給入駐的鑄造企業一個完整的“家”。
科技賦能 轉型升級
前不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關于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擬認定名單公示》,政和的兩家鑄造企業——福建貝得閥門有限公司和福建永強閥門制造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標志著政和鑄造產業在科技創新和產業深度融合方面邁向了新征程。貝得閥門負責人黃海東介紹,公司自2017年入駐政和經濟開發區以來,通過建立數字化管理平臺和引進先進管理模式,滿足各類高大精尖閥門的生產需求。其中,公司自主開發的不銹鋼暗桿硬密封閘閥和糠醛專用球閥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近年來,政和通過政策支持、優化服務等措施,積極引導和支持轄區內鑄造企業集群向成品加工、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完成高標準新建典型示范企業6家、節能降耗企業9家、綠色轉型提升企業29家,引導企業研發投入1.5億元,上馬自動化生產線30條;鼓勵“智改數轉”,形成了一批以貝得閥門和永強閥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優質企業。“接下來,政和將積極響應綠色低碳發展號召,推動鑄造企業廣泛應用數控技術和智能
裝備,實現生產方式的數字化、精細化、綠色化轉變。”陳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