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國機集團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陽儀表院)全資子公司沈陽匯博熱能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博熱能)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各個生產區域內忙碌著。隨著“第三代核電閥門用金屬波紋管關鍵技術攻關及推廣應用”項目近期通過成果鑒定,匯博熱能正在為完成訂單開足馬力。
技術突破:
整體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
說到項目技術突破,匯博熱能副總工程師張文良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介紹,核電閥門用金屬波紋管組件主要用于重大裝備中截止閥、閘閥、調節閥、電磁閥、安全閥的閥桿處密封,需要長時間承受介質的壓力、溫度、腐蝕、輻照、沖擊,是核電工程關鍵零部件,各項關鍵性能達標與否,事關國家核電工程安全。
科研團隊重點開展第三代核電閥門用金屬波紋管自主設計、極薄壁無縫鋼管制造技術、金屬波紋管超高壓成形技術、鎳基合金波紋管組件焊接技術、高性能波紋管組件性能試驗驗證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解決了復雜工況下金屬波紋管設計符合度提升、大徑厚比鎳基耐蝕合金極薄壁無縫管旋壓工藝穩定性提升、波紋管超高壓成形壓力及應變速率控制精度提升、復雜工況多規格波紋管高溫高壓疲勞性能試驗驗證技術等難題。
“鑒定結果表明,項目成果達到整體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沈陽儀表院匯博熱能金屬波紋管在第三代核電閥門國產化及產業化研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張文良說。
體系化科研:
實現真正全流程國產化研究
“這是一項實現新產品、專有技術、專用生產設備、試驗裝置推廣應用的產業化、體系化研究。成果通過鑒定之日,就是產品從樣件、小批量應用進入到批量化生產、大規模應用之時。”匯博熱能總經理助理、技術部部長于翔麟說。
為實現核用金屬波紋管研發、生產、應用的規模化、體系化,匯博熱能研制了國內首臺高溫高壓疲勞試驗裝置。該裝置能夠模擬核電工程運行中的實際工況,使波紋管產品能夠達到核電站運行的指標要求。另外,他們從核電工程用2500磅級波紋管出發,專門研制了相應的超高壓成形設備。這兩套自主研發的裝備,也可適用于其他規格金屬波紋管研發、生產,為高性能金屬波紋管的國產化、產業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于翔麟介紹,沈陽儀表院匯博熱能核級與宇航級波紋管創新團隊夜以繼日奮戰,與吳江市東吳機械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合作單位深度合作、聯合攻關,從金屬波紋管“原材料制備—設計研發—試驗驗證—工程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究,真正實現了第三代核電閥門用金屬波紋管全流程國產化研究。
“實現批量生產后,核用金屬波紋管單項產品將成為企業重要的增長點。”于翔麟說。
產業應用:破解“卡脖子”難題
完成“國家所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目前,我國采用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在建和規劃建設了多座核電站和多臺核電機組。“作為高性能金屬波紋管研制的國家隊,沈陽儀表院匯博熱能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提供關鍵基礎零部件,在實現‘國家所需’,在破解國外‘卡脖子’難題上責無旁貸。”匯博熱能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錢江說。
此前,匯博熱能研制的高性能金屬波紋管已在我國一些核電站建設中實現了示范應用。于翔麟介紹,在第三代核電閥門用金屬波紋管產業化之前,部分在建項目需要從國外進口波紋管產品,在價格、供貨周期等方面受制于人。“我們的產品實現國產化及產業化之后,各項性能指標優于國外同類產品,真正實現了進口替代,破解了‘卡脖子’難題。”
在核用金屬波紋管研制進程中,匯博熱能注重把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已申請PCT國際專利1項,取得授權發明專利8項,制定標準10項。
張文良表示,匯博熱能堅持“研發一代、應用一代、儲備一代”的技術、產品創新策略,產品不但在第三代核電工程建設中實現應用,而且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關鍵部件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布局,第四代核用金屬波紋管研制的原理樣機、工程樣機已在研發之中。“我們要聚焦主責主業,矢志創新突破,為我國核電事業高質量發展、沈陽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貢獻智慧和力量。”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