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柴達木盆地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青海油田各氣區干部員工鉚足干勁保冬供。截至12月20日,青海油田天然氣冬季保供產氣量已完成本輪冬供產量目標的40%。
近年來,青海油田主力氣田歷經多年開發后,面臨低壓、多砂、多水的不利形勢,同時新氣區產量接替不足,冬季保供難度逐年加大。本輪冬供季,油田將天然氣保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提早籌備安排,優化頂層設計,精細開發管理,全力以赴溫暖萬千家。
備足“糧草”攢底氣
青海油田是天然氣保供甘青藏三省區的主要“氣源地”,在穩邊固藏、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近年來,油田天然氣冬供季面臨問題井增多、自然遞減加快等開發難題,以及高原高寒、社會依托薄弱等生產組織難題,冬季保供任務艱巨。
為此,青海油田提前開展準備工作。針對本輪天然氣冬供重點工作,緊鑼密鼓排定保供前期工作清單,在設備、人員、工藝等方面提早著手,做足安全、組織、流程等全方位準備工作。
今年5月初,青海油田各氣區即開展零星檢修工作,8月初采取“多數不停站+少數集中停站”的檢修模式,排布檢修運行大表,并精準核定檢修工作量及機具準備,使檢修嚴格控制在3天內完成,天然氣影響量同比降低43%,為冬季保供夯實高效運行基礎。
同時,青海油田超前預測澀格線上下游天然氣產銷需求,結合現場調研,核實澀格線供氣能力,多渠道對接下游用戶,編制細化方案,切實提升澀格線供氣能力,整裝待發保冬供。
多向發力,提升保供增氣能力。青海油田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提升增氣能力。實施澀北氣田小站降壓攜液項目,進入冬供以來,這個項目共投運4個站點,平均日增氣40萬立方米以上,為冬季足量供氣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青海油田提前儲備了涵蓋上下游異常、長輸管線泄漏、電力應急、極端天氣等緊急情況的應急方案,制定4個方面12項處置措施,確保問題高效處理、運行調整科學合理。
優化部署蓄“氣勢”
近年來,青海油田面臨老氣區遞減控制難度增大、新區未形成規模儲量等難題,冬季保供挑戰加劇。
青海油田做優天然氣冬季保供整體部署,著重提升組織領導力,逐級強化執行力,提升方案指導力,實現高效聯動、協同作戰,全力以赴答好冬供“民生答卷”。
青海油田提早成立天然氣冬季保供工作領導小組,由油田主要領導擔任組長,下設產銷協調、運行協調、設備設施、安全環保4個專責小組。一體化制定增產舉措、推進工程投運、統籌運行銷售、開展安全督導,將精準的指令和科學的方案層層傳達至千里戈壁氣區的每一處場站。
此外,青海油田提前1個月下發保供方案,從天然氣產量部署、天然氣產銷運行及處突措施、生產保障、設備設施保障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更加詳細的具體措施,為保供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清晰的路徑保障。
錨定天然氣保供任務目標,青海油田抓實保供過程中的產銷協調管理,嚴格執行考核辦法,為平穩高效供氣提供有力支撐。強化產量、產建、措施部署安排,優化生產運行組織,多措并舉提升增氣能力。
精細開發強“氣場”
青海油田氣井分布于柴達木盆地的鹽漬灘、雅丹、戈壁荒漠等復雜地貌中,地面環境整體艱苦、荒涼。
青海油田所轄氣藏主要有疏松砂巖氣藏、斷塊氣藏、基巖氣藏3種類型,整體具有“長、薄、多、小、雜”等特點,形似“萬花筒”,地質環境異常復雜。
近年來,青海油田主力氣藏儲層物性變差,氣井供給不足,挾液挾砂能力下降,井筒積液砂埋,開發管理難度持續加大。
在復雜的地面、地下條件雙重擠壓下,氣田開發像一塊“夾心餅干”,在壓力與挑戰中尋求突圍之路。
本輪保供季,青海油田持續做精氣井開發工作,大力實施精細措施維護、單井管理提效等舉措,持續拓展產量增長空間。
針對主力氣田問題井增多、老井遞減加快的突出問題,青海油田優化氣井“123”工作法,推行氣藏網格化管理。
重點抓好精準維護、控砂液面等工作,從地下、井筒、地面系統等全方位保障老井穩產。重點實施“2024年控自然遞減8項舉措”,加大精細開發力度,做到包井到人、強化測試、事前預警、排查發現、及時治理、跟蹤優化、運行穩定、降低壓損。截至目前,氣田自然遞減率同比降低1個百分點。
面對天然氣新井貢獻低、新區產能接替不足的現狀,青海油田加大精細管理力度,實施多向“開源”,“挖渠”引流做增量。持續完善“措施庫”建設,優化措施結構,精細措施選井,突出短平快及高產措施論證。
同時,青海油田按照效益、增氣量、作業周期優化排隊,科學合理擺布作業機組,將措施有效率保持在90%以上。提高新井日增氣量,抓實鉆井速效、投產進度、新井產量3項指標,預計年底,新井產量貢獻率將達到接近60%。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