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對我國石化行業發展功不可沒,地位不容置疑,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我國石化工業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簡稱石化聯聯合會)黨委書記李云鵬在以“改革創新善作善成推動石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4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
會議同期發布《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展現了石化行業民營企業發展的亮眼成績。《報告》顯示,截止2023年底,我國非公民營石化化工企業數量已占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90%,吸納就業人員占全行業用工的80%,營業收入占比超過50%,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在國家已經認定的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達1523家,占比為11.9%。其中民營企業1371家,占比為90%,優質民營企業數量龐大。
成績亮眼 撐起半壁江山
民營經濟既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動深化改革、建設石化強國的重要力量。
“民營企業研發動力強勁,創新成果顯著,許多民營企業成長為世界單項冠軍企業和有技術積累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李云鵬表示。
“2023年,石化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5.95萬億元,其中,非公有制經濟約為7.96萬億元,占比達50%,撐起半壁江山。在國家認定的7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中,石油和化工行業企業有165家。其中,民營石化企業135家,占該行業冠軍企業數量的80%。”《報告》顯示。
記者了解到,截止2023年底,在工信部認定的八批1557家單項冠軍中,石油和化工企業219家,占比14.1%,在所有工業行業中位居第三。在工信部認定的五批1.2萬家小巨人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1523家,在所有工業行業中占比11.9%。單項冠軍企業數量最多的前三個省份依次是山東58家、浙江38家、江蘇19家,三省合計115家,占比達到52.5%。
“這組數字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地方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水平。石化強國建設是所有石化產業鏈的建設過程,也是大中小企業分工合作,共同打造價值鏈的過程。”李云鵬表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小企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靜敏表示,由于民營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實際產能占比更高。數據顯示,2023年,民營企業煉油產能占比接近32%,乙烯產能占比超過38%,PX產能占比達到56%,更多民營企業在化工產業下游的農藥、涂料、染料、顏料、助劑等精細化工領域和塑料加工、橡膠制品等領域獨占鰲頭、獨領風騷,民營企業數量和產量均超過80%。
“在四個石化大省中,山東省煉化和輪胎行業的民營企業居骨干地位,廣東省塑料加工業的民營企業國內外影響力大,江蘇省和浙江省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和化工專用設備制造領域的民營企業是主力軍。”王靜敏說。
李云鵬還表示,民營企業也是行業就業的重要渠道,貢獻了80%的就業人數和90%的新增就業。以石油和化工重點民營企業為例,2023年企業員工總數為76.3萬人,與2014年相比增長16.64倍,納稅貢獻顯著增強,2023年重點企業納稅總額達2942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長11.2倍。
挑戰仍存 看清形勢迎難而上
數據顯示,今年1~9月,石油和化學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2.02萬億元,同比增長3.5%,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生產保持穩定增長。
“但行業經濟效益下滑未實現根本扭轉,同比仍下降10.2%。許多企業特別中小民營企業感到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市場銷售困難、經濟效益不及預期。”李云鵬強調。
“營商環境作為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面臨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一直是改革優化的重點領域。當前,市場環境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產品、技術、服務同質化現象凸顯,加之現代企業治理能力的欠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石化民營企業的發展。”王靜敏指出。
“對當前行業運行存在的困難,大家一定要從國際國內大環境和世界石化產業發展的大周期大趨勢來認識和思考。今天的中國正行進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的新征途上,處于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李云鵬表示,從世界石化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產業規模越大、產業鏈各環節技術含量越高,產業升級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越復雜,需要調整的時間可能就越長。
“我們既要正視當前產業升級的難度和挑戰,也要看到中國特有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市場優勢,更要堅定信心,堅守戰略定力,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李云鵬說。
政策紅利 搶抓行業發展新機遇
機遇與挑戰并存,“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政策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同時,兩部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實施,更是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此外,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的推出,使得宏觀經濟呈現出回升向好的態勢,為石化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王靜敏表示,石化強國建設這一發展目標與戰略愿景,為石化民營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一目標不僅有力地推動了石化產業的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還促進了綠色發展及數字化轉型,為石化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馮旭在致辭中表示,為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的落地見效,需要加快探索孕育出一批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金種子”,從源頭上為制造業發展增添強勁動力,為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提供基礎保障。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建設了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廣泛匯聚各類服務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智能服務,打造專守主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選種、育苗、培優的全周期服務體系,為各領域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具有活力和創新力的市場環境。
“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將這份潛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的動能。”王靜敏表示,要在技術、安全、節能、環保等領域尋求突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發展方向;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業附加值,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聚焦細分市場,打造特色產品,形成品牌優勢,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加強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廣大石油化工領域的企業家要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冷靜分析形勢,抓住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科技創新的能力提升,加快綠色發展,擴大內需帶來的新機遇,準確識別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定信心、大膽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李云鵬建議,一是要堅定信心向強而行,不斷強信心、強技術、強品牌、強管理、強產業鏈條,強人才團隊,強筋壯骨,苦練內功,善作善成;二是要堅持創新向新而行,向新質生產力進軍、向新的消費市場領域進軍,在未來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中,重塑企業的新動能新優勢;三是要堅持主業向專而行,要堅守主業,在精細化工發展的道路上,為石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