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米福 楊軍)截至12月4日,冀東油田實現新能源產量當量56萬多噸標煤,超過該油田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交出了碳中和的優異答卷。
近年來,冀東油田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一體兩翼兩支撐、多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統籌推進油氣業務和新能源業務融合發展,努力形成“地熱品牌化、風光規模化、碳服務產業化、氫能一體化、裝備專業化”格局。
冀東油田充分利用地熱先行優勢和地熱開發特色技術,以“京津冀地熱供暖示范基地”為依托,積極布局“地熱+”產業鏈,使地熱能與生物質氣等多能耦合,實現供熱、制蒸汽、制冷等多場景綜合供能模式,打造“冀東地熱”品牌,建成及在建供暖項目共14個,實現供暖面積2409萬平方米,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6.4萬噸。因地制宜建設光伏項目,建成中國石油面積最大的漁光互補水面光伏等清潔電力項目16個,總裝機規模137.5兆瓦,累計發電1.72億千瓦時。
冀東油田瞄準新能源發展前沿,大力開展CCUS先導試驗,建設負碳產業集群,加快“百萬噸”碳庫建設。同時,該油田探索開展了中國石油首個采出水制氫試驗,將油氣田生產廢水經處理后與水電解制氫系統有機融合,構建零排放“綠電綠水綠氫”能質轉換系統,推進風光氣儲氫示范工程建設,打造轉型升級新的增長點。
該油田聚焦新能源裝備建設領域的需求,依托中國石油油氣集輸加熱爐技術研發中心和中國石油燃燒裝備試驗平臺,自主研制光電、光熱新能源加熱爐及新能源混合動力抽油機等系列產品。截至目前,冀東油田已建成8座多元微電網井場,牽頭制定并發布了國內首個針對油氣田微電網系統的團體標準。
冀東油田還創新實施氣驅采油協同建庫,打造華北儲氣中心。2024年11月26日,我國第一座海上油藏改建儲氣庫——冀東油田南堡1號儲氣庫建成投產,截至目前累計注氣9億立方米,成為京津冀地區冬季調峰保供的“地下氣倉”。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