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祝立群 公慧穎 通訊員 張鳴霄)11月26日,哈爾濱迎來新一輪降溫天氣,長江小區、遼河小區、會展家園等哈爾濱石化周邊約2萬戶居民,享受到了工業余熱清潔供暖帶來的濃濃暖意。工業“余熱”變“供熱”,這不僅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收益,而且推動了哈石化能源低碳轉型,開辟出煉化企業節能降碳的新途徑。
據悉,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總面積約200億平方米,采暖用能結構以煤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為解決這一難題,哈石化積極拓寬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經過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技術方案打磨,于2021年與黑龍江華熱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循環冷卻水余熱回收能效提升項目”的合作協議,就此,“余熱暖民”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共建設300平方米的換熱站,內置8臺板式換熱器,通過吸收式熱泵提升熱網水溫度,由長輸管線循環至熱泵機組,回水供居民采暖使用。
在哈石化,高聳入云的涼水塔正不間斷地冒出“白霧”,這正是熱源的所在地,利用吹進來的風與由上灑下來的水形成對流,把熱源排走,一部分水在對流中蒸發帶走了相應熱量,從而降低溫度。“3年前,哈石化生產裝置運轉產生的工業余熱一直是以循環水蒸發的方式將余熱處理掉,不但浪費了水資源,還要占地建塔,并且產生能耗。”哈石化副總經理原泉說。這些“白霧”現在被回收利用后派上了大用場——給周邊居民供暖。
經過3年的建設、試運行和初步運行,目前項目的工業余熱可以進入哈投熱電廠的熱網并且運行平穩,這每年可為哈石化有效節約18.5萬噸用水量、降低超15%的煉油綜合能耗。據哈投熱電廠初步測算,“余熱暖民”項目投運后,一個采暖季可提取余熱約100萬吉焦,相當于年節約標煤3.71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9.63萬噸,等同于一座每小時產能為100噸熱能的熱水鍋爐被“零碳熱源”供熱的方式完全替代。
今年冬天,哈石化周邊包括長江小區、遼河小區、嵩山小區、華鴻小區、會展家園、金色萊茵、金色柏林、閩江小區等近270萬平方米的居民區實現工業余熱供暖,惠及居民約2萬戶。據哈石化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其工業余熱已作為熱源進入哈投熱電廠熱網實現供暖。今后,隨著技術成熟,工業余熱有望實現完全自主可控零碳供暖。
工業余熱用于居民冬季供暖,一方面,有效減少了化工企業循環水場的水、電消耗,改善了循環水的水質,循環水系統實現密閉運行,使循環冷卻水中的熱量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降低了供熱企業的燃煤消耗總量、擴大了供熱企業的供熱面積,使哈爾濱市采暖燃煤用量大、空氣污染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在9月23日召開的第二屆洪堡零碳國際論壇上,哈石化《實施“余熱暖民”工程,實現煉化企業節能降碳綠色高質量發展》案例,上榜“2024年中國低碳領跑者油氣企業優秀實踐案例”。11月18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溫暖與綠色同在》,推薦了哈石化在清潔供暖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下一步,哈石化將持續在科技創新方面下功夫,構建完善創新體系,攻關磨礪技術利器,加強創新開放合作,強化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全面激發公司的創新潛能和活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