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伊麗娜)11月15日記者獲悉,為解決基層井站規模持續擴大、生產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大慶油田積極探索建立數智作業區管理模式,目前已在13個作業區試點應用,人均管井數由12口增加到21口,提高了生產時率。這是大慶油田積極推動油氣生產智能化建設的具體實踐。
數字化轉型是大慶油田突破生產瓶頸必須采取的戰略舉措,更是尋求突破必須把握的關鍵變量。大慶油田廣泛借鑒國內外優秀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經驗,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制定《大慶油田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綱要》,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及數字化建設基礎條件,遵循“急用先建、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實施思路,按照“先數字化、后智能化、再智慧化”的迭代提升順序,明確了“數智大慶油田”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建模式,提質效。大慶油田圍繞“基層班組、作業區、采油廠”3個層級,系統性開展5項智能化管理模式探索工作,推動生產指標、效益效率提升,為油氣生產單位智能化建設提供了示范引領。在“基層班組”這一層級,大慶油田分別針對注采班組、配制班組、集輸班組建立數智化運管模式,目前已在12個注采班組試點應用,人均管井數增加8口;在41個配制站試點應用,工作效率提高95%以上;在4個集輸班組試點應用,外輸含水、噸液能耗等指標得到優化提升。
促融合,賦新能。大慶油田重點圍繞油氣勘探、生產運行、工程技術、QHSE、地面工程、新能源、黨的建設等方面同步開展轉型融合實踐。以生產運行為例,大慶油田將油氣勘探、油氣開發、工程技術等十大業務領域的日常管理納入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實現“業務鏈條一網統管、運行態勢一屏總覽、生產數據一鍵穿透、異常情況限時督辦”,推動“大運行”管控體系落地應用。在此基礎上,搭建作業區生產管控平臺,實現生產數據實時監控、設備狀態動態感知、生產報表自動生成、工況泵況智能診斷等功能,目前已在11個采油廠的90個作業區推廣應用,故障發現處置時間已由原來的4個小時縮短至40分鐘以內,提高了生產時率。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大慶油田生產運行部(數智化項目經理部)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油田將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持續強化數智賦能,加快數業融合,在探索實踐中總結經驗,加強內外合作交流,不斷培育發展數智化新質生產力,為數字化轉型創造新價值、注入新動能。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