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閥、截止閥、球閥、蝶閥……說到閥門,47歲的何強國如數家珍。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他跟各式閥門打了約30年的交道。“當年,離開家鄉重慶墊江到浙江溫州發展,到如今返鄉創業,經歷太多變化。”何強國近日在重慶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這些變化讓他欣喜。
“第一次外出務工時,對閥門知之甚少。”何強國說,主要從表哥的來信里得知,沿海地帶機會多、掙錢多,坐了很長時間的綠皮火車,抵達溫州后,再搭乘人力三輪,才到達表哥住處。
當時,溫州有不少人投身閥門行業,先買車床,再買原料來制作閥門。起初,何強國只知道“做車床(生產閥門)工資高”,且需要一定技術,想了不少辦法才學到技術,成為一名閥門生產工人。
“那時候,我一個月工資600元左右,已經讓周圍人羨慕。但一臺車床要五六萬元,不知道什么時候買得起。”何強國說,他也逐漸了解到閥門的良好市場前景,做夢都想有自己的車床、工廠。
2008年,有人要在溫州出手閥門設備及廠房。何強國和幾個老鄉一合計,將其盤了下來。閥門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元件,是承壓鍋爐、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不可或缺的流體控制部件,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船舶等領域。
“彼時,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求大于供。”何強國說,自己算是選對了行業,眼界、見識也因此更高,以前他只想成為“萬元戶”,返鄉開一家副食品店,但此時,他想帶動更多人致富,甚至有機會將事業發展回老家。
近年來,重慶市墊江縣正在全力打造西部智能閥門產業基地。據墊江縣統計,該縣有近3萬人在外從事閥門行業。墊江縣有關部門,對“何強國”們展開招商引資,邀請他們回家鄉發展。
“家鄉的召喚,讓我十分激動。”何強國說,這里還有便利的交通,重慶制造業發達,對閥門的市場需求亦很大。此外,房租、人力資源成本,都較沿海低。
2023年9月,注冊地位于墊江的國揚閥門集團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何強國任監事長,亦是公司股東。公司的其余股東和高管,也多是何強國這樣的返鄉者。目前,公司各項業務正如火如荼展開。
“通過吸引企業家、技術能人返鄉,墊江正在打造‘閥門之都’。”墊江縣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傳統閥門制造行業正向科學化、智能化發展,當地將大力招引閥門企業,致力打造集研發、生產、檢測于一體的西部智能閥門產業基地。
“從前是綠皮車,很慢。現在是高鐵、飛機,早上從溫州出發,中午或下午即抵墊江。”何強國說,在這種“從慢到快”的速度變化里,從外出務工到返鄉創業的身份轉變中,他感受到奮斗的樂趣與意義。未來,他會繼續深耕行業,為家鄉及行業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