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清市總工會為了促進當地支柱產業——軸承制造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組織技能競賽、完善激勵機制以及推動教育與產業結合,旨在激發工人們的創造力,促進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的山東博特軸承有限公司,正著手建設兩個重要的項目:年產200萬套高端新能源薄壁特種軸承項目和年產500萬套工業機器人軸承項目。這些項目將采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建設一個全過程可追溯的智能工廠。“我們有信心完成這一目標,因為臨清市擁有大量的高素質軸承技術工人。”公司總經理楊海濤說道。
臨清作為中國重要的軸承生產基地之一,擁有超過5100家制造企業和超過1萬家個體商戶,為近2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近年來,臨清市積極推動產業工人隊伍的建設和改革,特別是針對軸承行業,通過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增強創新能力、增加薪資等手段,破解發展難題,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拓寬人才發展的新渠道
“這次比賽讓我深刻體會到,技能是我們在崗位上立足的基礎,也是推動軸承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山東省宇捷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的員工曹玉成,在2024年全國軸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后感慨道。
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過程中,臨清市總工會不斷優化技能人才的成長路徑和選拔機制,引入了“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創”的新模式,強調企業和員工的共同進步。2024年,舉辦了30多場“運河名匠”職業技能大賽,吸引了2000多名員工參與,選拔出了1100多名高水平技能人才,與2023年相比增長了60%,使得高技能人才比例超過了35%。
在聊城市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上,山東博特軸承公司的員工李明銳贏得了軸承檢測項目的冠軍,并獲得了高級技師的職業資格認證。
如今,在臨清,像李明銳這樣的“工匠型”人才通過技能競賽不斷涌現。在市總工會的推動下,高技能人才從少數幾個發展到了眾多,實現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
精準薪酬激勵機制
“我們生產的薄壁軸承精度達到P5級別,使用壽命超過兩萬小時,主要應用在工業機器人上。”山東博特軸承公司的牟景瑞說,“公司規定,只要生產出P5級別的軸承,就可以獲得50%的加薪,這使得員工們既有了工作熱情,也有了經濟收益。”
臨清市總工會從產業工人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幫助他們迅速成長。通過推動集體談判和完善技術工人薪酬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實行按勞分配與按技能分配相結合的方式,強調技能在初次分配中的重要性,并將員工的技能等級與薪酬掛鉤,同時與榮譽激勵相結合,鼓勵多勞多得、技高多得、貢獻大者多得,從而激發員工的科技創新活力。同時,鼓勵企業打破常規的薪酬分配方式,表彰那些技能熟練、效率高且質量可靠的優秀員工,確保他們的能力和業績得到合理的回報。
擴大技能人才儲備
“紅色和藍色按鈕的順序不能搞錯,軸承內徑和外徑的尺寸精度直接關系到其性能和使用壽命……”在臨清市的山東福馬軸承有限公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其雙正在教授徒弟如何操作軸承精度測量工具。
據了解,臨清市總工會依托臨清工匠學院創新協同培養模式,深入推動產教融合,設立了與軸承產業密切相關的職業課程。同時,將山東凱美瑞軸承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作為學校的實訓基地,使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步進行,共同培養一支技術精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此外,臨清市總工會還構建了“產業+平臺+人才”的模式,推動人才的引進、培養、保留和使用與軸承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形成良好的產才融合示范效應,并與國內外一批頂尖的軸承行業專家簽訂了合作協議,為軸承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