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峰 通訊員 賈友亮 蔡佳明)10月11日記者獲悉,長慶油田在蘇里格氣田蘇48區塊富水區開展氣動射流排水采氣工藝試驗,取得顯著成效。這是氣動射流排水采氣工藝在國內的首次試驗。長慶油田采用自主研發的“氣動排采+井叢射流+井口控壓”井叢氣源動力射流經濟排采新模式,標志著含水氣藏開采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蘇里格氣田規模儲量效益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截至目前,長慶油田“氣動排采+井叢射流+井口控壓”排采新模式效果明顯,對比應用前,井均成本下降42%,井口運行壓力降低50%,能耗降低30%,地面流程簡化60%,檢泵周期提高7倍以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的多重目標。
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一級工程師田偉介紹,氣動射流排水采氣工藝在蘇里格氣田取得成效,為鄂爾多斯盆地靖邊氣田、青石峁氣田、榆林氣田等不同區塊高含水氣藏增產和水淹停產井復產探索出一條新路徑,對國內外富水氣藏高效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蘇里格氣田是我國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整裝氣田,也是典型的“三低”氣藏。隨著氣田不斷開展滾動式開發,受斷層、構造、非均質性等因素影響,局部以構造低部位地層水為主,水體大,氣水關系復雜,導致出氣井普遍產水和大水量氣井逐年增加。同時,長慶油田采用的主體排采措施有效率逐年降低,無法滿足氣田大液量持續排采的需求,效益建產難度不斷增大,嚴重制約了氣田穩產工作。
針對蘇里格氣田高含水氣藏開發難題,長慶油田組織多方科研力量,錨定目標、精準施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科研攻關。通過對氣藏構造、儲層特性及流體分布的精細刻畫,科研團隊成功“解鎖”了高含水氣藏開發的“密碼”,針對富水區采出水的處理難題提出優化設計,提升采出水的處理能力及處理效果,通過地質、工程、地面的深度融合,創新形成井叢氣源動力射流經濟排采新模式。新模式基于動量傳遞原理,通過地面工藝管線將高壓動力液源經井口裝置注入井筒管柱,由井下射流泵形成低壓高速射流,與井筒積液混流返排至井口,從而將井筒積液排出,具有對產層無回壓、井下無動部件、固相顆粒影響小、穩定性高、排水量范圍大等特性,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達到增產穩產的效果,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