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圍繞中社部“強國復興有我”宣傳主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開展“中國裝備 裝備中國 走向世界——新中國機械工業75周年巡禮”系列宣傳活動。
系列宣傳之“獻禮篇”整體展示機械工業建國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行業為穩增長保全局和建設制造強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取得的輝煌成就和重大成果。
以此向祖國75周年華誕表達我們最深切的敬意與誠摯的祝福,并激勵全行業在新的發展道路上,繼續書寫“強國復興有我”的輝煌篇章。
在四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環保裝備制造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歷程,現階段正在實現從大到強、從好到優的歷史進程。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由1980年的7.5億元發展到2023年的9700億元,提高了約1293倍,基本達到國家支柱產業水平;1990年到2023年的33年間,企業數量增長3倍,從業人員增長3.7倍,人均產值增長16倍。截至2023年,經營范圍涵蓋環保設備制造的在業企業約30000家,主營業務為環保設備制造的在業企業約13000家,從業人員200余萬人。
“十四五”以來,在《“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政策引導下,產業集中度逐步提升,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產值在全行業的占比不斷提高。同時大量企業實現綠色轉型,近兩年,新增很多環保企業獲評綠色工廠、綠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榮譽稱號。除此之外,還涌現出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優質企業數量不斷增長。在環保裝備制造業的優質企業中,單項冠軍企業共18家,占單項冠軍企業總數的2.1%;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9家,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的5.1%,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從技術裝備水平來看,環保裝備技術水平取得顯著提升。其中,大氣污染治理主要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浙江大學聯合大氣污染治理龍頭企業研發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成套裝備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發明一等獎,這是環保裝備行業首次獲得的國家一等獎項目。短短三年間就創造了140億元經濟效益;水污染治理裝備已完全滿足國內需求,北排集團槐房再生水項目獲得號稱國際水處理行業諾貝爾獎的國際水協創新金獎;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成套裝備也實現自給自足,已能生產日處理量1000噸的世界最大的大型垃圾焚燒爐。在國產裝備的有力支撐下,環保裝備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從產業構成來看,以央企為代表的國有資本大規模進入環保裝備制造業,特別是PPP模式推廣以來,央企收購民企龍頭企業明顯加快,產業集中度迅速提升,實現了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國務院國資委所管理的97家央企,已有61家進入節能環保產業,環保裝備制造業覆蓋領域擴增,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從政策支持來看,近幾年環保企業在政策引導下,對綠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到目前為止,在獲評綠色工廠的企業中,環保裝備制造企業共28家,其中在第五批、第六批評選中獲評的企業有16家,超過了前四批企業的總和。同時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的綠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政策,對行業制造服務型轉型、綠色轉型起到了巨大的引導推動作用,且該項政策作為多年來唯一一項含有專門針對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相關支持內容的政策,獲得了企業的一致好評,大量企業對該項政策高度認可,為環保裝備制造業設立專項支持政策。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