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徐立志 通訊員 谷澤宇)截至9月19日,大慶葡萄花油田今年已應用氮氣生物吞吐技術6井次,階段平均有效期達254天,階段增油達1250噸。
大慶葡萄花油田外圍區塊油藏發育差、地層滲透性低、儲量豐度低。地層原油蠟質、膠質含量高導致地層、井筒堵塞問題嚴重。這也是造成低產低效井數量多的主要原因。
氮氣生物吞吐技術是將已成熟推廣的微生物降黏解堵技術和氮氣蓄能增產技術組合應用形成的一項低產低效井復合治理技術。它不僅充分發揮出微生物降黏解堵技術分解和乳化井筒、近井地帶蠟質、瀝青質,解除近井堵塞的優勢,而且發揮了氮氣蓄能增產技術疏通地層深部油流通道、補充地層能量的優勢,實現深淺堵塞同治、解堵補能同步,產生了1+1>2的效果。氮氣在地層中可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繁殖環境,幫助其長期生存,有效延長措施有效期。
7Y20-22井是此次試驗的一口典型的外圍區塊低產低效井。由于地層結蠟堵塞了油流通道和井筒,這口井產量開始下降。多年來,雖然多次采取注入化學防蠟劑、井筒加藥等治理措施,但效果不理想,平均措施有效期僅64天。而由于長期堵塞,不能建立有效的注采關系,導致這口井地層能量虧空,生產形勢不容樂觀。應用氮氣生物吞吐技術治理后,這口井日產量達到1.8噸,提高了157%。目前,階段有效期已達255天,延長了近3倍,階段投入產出比達1∶6.1,治理效果和措施效益實現雙提高。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