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天一 通訊員 曹杰鋒)“利用壓驅技術注水20天,就注進了過去10年的水量,干涸多年的路46斷塊終于喝飽了水。”9月9日,華北油田采油三廠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建鋒,看著油井油壓上升的壓驅報表說。
壓驅技術也叫壓驅注水能量補充技術,運用超高壓注水,迫使低滲儲層大量吸水,在極短時間內升壓增能,然后燜井使壓力傳導、平衡,驅動原油向采油井運移,從而提高油層采收率。與常規注水的慢慢滲透相比,壓驅注水把“滲”變成“灌”,使地層能量快速恢復。
“水注不進、油采不出”的低滲透油藏,一直困擾著技術人員。華北油田低滲透注水砂巖油藏地質儲量近3億噸,前期采取物理、化學法增壓增注,改善范圍十分有限且有效期短。2021年底,華北油田首次引進壓驅技術,突破傳統“注水壓力不能超過地層破裂壓力”的束縛,成功破解了蒙古林砂巖油藏多輪次調剖調驅后地層堵塞、油井低產的難題,井組初期平均日增油3噸。
我國油田開發一直遵循“不能超過地層破裂壓力注水”這一原則,注水壓力一般不超過35兆帕。而這次,壓力僅僅比過去提高了10兆帕左右,就讓地層從“滴水不進”變為日注水數百立方米。
壓驅注水技術像“破冰”一樣,為地層打開了一道縫,更打開了技術人員注水開發的思路。去年以來,華北油田大膽探索、反復論證,陸續在冀中路46、高家堡29、晉45等低滲透區塊推廣應用這項技術,讓這些曾經“滴水難進”的油藏“飽飲暢飲”。目前已實施的26個井組累計注水41萬立方米,初期日增油135噸,累計增油3.1萬噸。實施壓驅前后對比看,單井日產液和日產油上升,綜合含水率下降,地層壓力回升,地層能量得到了有效補充,成效顯著。
在華北油田壓驅注水效果最佳的區塊——路46斷塊,技術人員算了一筆賬:壓驅井組目前日增油36.6噸,相當于6口新井的產量;相比傳統壓裂技術,壓驅工藝平均單井費用降低33%,措施有效期延長52.4%,單井日增油量上漲71%,且生產過程無廢液,對脫水系統無影響,投入產出比達到1∶8.9,昔日的“難點”區,搖身變為效益開發的“甜點”區。
下一步,華北油田將按照“立足先導試驗、建立有效水驅、逐步擴大規模、持續優化調整”的工作思路,全面啟動壓驅注水專項工程,進一步深化機理研究、加強技術政策攻關創新和壓驅模式迭代升級,形成配套技術系列,創建整體壓驅技術模式,提升華北油田開發質效。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