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成凱 通訊員 張鳳波)9月8日,在新疆獨庫公路終點處的金字塔自然旅游區(雅丹地貌),各地游客絡繹不絕,紛紛拍照打卡,一睹雅丹地貌的地質奇觀。而往來游客卻絲毫未察覺到,一條管徑為0.7米、日供氣能力達11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管道,已悄然從景區地下穿行而過,鋪向遠方。
經過31天連續作業,塔里木油田在南疆啟動建設的能源大動脈和民生大工程——氣化南疆天然氣管道工程,通過水平定向鉆技術,成功從地下穿越自然旅游區,并完成管線試壓,最大程度減少了施工對自然地貌的影響。
“工程最初的設計是在管道途經的自然旅游區山體頂部開挖管溝,施工結束后再對山體進行原貌恢復。”塔里木油田南疆氣化管網工程建管一體化項目經理部(簡稱項目經理部)區域管理組項目管理人員孫金旺介紹道。
這種施工方式是效率最高也是最為安全穩妥的管道建設方式,但“逢山開路”勢必會對自然旅游區地貌造成影響。新疆地區風沙天氣頻繁、氣候干燥,生態環境脆弱,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顯得極為珍貴。
當民生管道“遇上”自然旅游區,塔里木石油人將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他們優化設計方案、精細論證施工方式,最終確定采用施工難度更大、成本投入更多但對地形地貌影響最小的定向鉆方式進行穿越施工,讓管道在進入自然旅游區前“拐彎”入地,再從另一端穿行而出。
管道鋪設方式由從沿山體頂部開挖的“上弧形”,改為從山體底部穿越的“下弧形”,看似換了個方向,但大管徑、長距離、大落差的地下穿越,讓施工難度上升了不止一個維度。特別是堅硬泥巖與疏松沙土軟硬交錯的地質條件,給定向鉆施工帶來了巨大挑戰。
“在這里,每一寸管道的鋪設都像在走鋼絲,稍有不慎便可能給這片土地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項目經理部項目管理組組長熊悅說。此次施工,穿越段長324米,最深點距離地面24.5米,鉆頭每鉆進一段距離,塔里木石油人都會對鉆進方向和鉆進距離進行測量和調整,確保鉆頭始終沿著預定軌跡平穩穿越、分毫不差。施工未對自然旅游區外貌造成任何損壞。
施工和生態保護同步進行,貫穿氣化南疆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始終。今年夏季,管道在進行農田段施工期間,塔里木油田先后10余次更改管線走向,讓管線避開耕地,“改”出良田近480畝。
后續的管道建設還將涉及多處農田、水源保護區。目前,塔里木油田正進一步細化后期管道施工方案,禮讓生態、不染凈土,盡最大努力確保管道途經地區生態不受影響。項目經理部常務副經理徐繼承表示:“我們會守護好美麗新疆的綠水青山。除了天然氣和管道,什么都不留下。”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