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正式建成并通電,結束了牧民用酥油燈照明的歷史;
索嘎中路和柴多南路的建成,讓無人區的土路變成了硬面公路;
雙湖中學教學樓投入使用,照亮了藏北高原孩子的求學夢想;
通信基站、傳輸光纜等通信設施的建設,終結了老百姓與數字時代隔絕的生活;
…………
這里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縣城,被稱為“生命禁區”的西藏雙湖縣。這些年,雙湖經濟穩定發展,民生事業進步顯著。2023年,全縣生產總值為6.7億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3394萬元和1.7184萬元。與30年前相比,百姓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雙湖30年來的滄桑巨變,與“寶石花”密不可分。自1994年開始援建、2002年對口支援雙湖以來,中國石油先后選派優秀援藏干部14人,向羌塘大地累計注入援助資金5.4億元,113個項目落地生根,創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建設美好家園的“人間奇跡”。
看生活圖景之變
超5億元援藏資金注入,190戶牧民搬進小康村新家,一大批民生項目落地建成……雙湖人走進新家園,過上了更高質量的新生活
神秘的藏北絕境,蒼茫的世界屋脊。這里平均海拔超50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0%,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高達200天以上……西藏素有“苦在那曲、雙湖最苦”的說法。
剛進藏,高原反應就給中國石油第三、第四批援藏干部鄭斌一個下馬威。“身體和精神完全處于失控狀態,三天三夜沒有合眼,腦子像放幻燈片一樣,發生的事來回閃過,頭痛欲裂。”鄭斌說。為了盡快入睡,他通過散步等適當的運動逐漸適應了高原缺氧的環境。
雙湖到拉薩約900公里,交通狀況極差,沿途多是無人區,迷路、陷車時有發生,出行十分不易。冬天,零下40攝氏度,沒有暖氣,靠生爐子燒牛糞取暖,才能保證晚上不挨凍。縣城一條400多米的街道,兩旁散落著一些低矮的土房。中國石油第八、第九批援藏干部梁楠郁回憶,初次拜訪“結對子結親戚”的多吉老人時,被他家里的情形驚到了:40多平方米的空間,放著一個爐子、一臺電視機、一組柜子和一堆羊糞,連張床都沒有。這便是當時雙湖不少牧民的生活寫照。
2002年,中國石油毫不猶豫地承擔起對口支援雙湖的責任。一批批援藏干部將“輸血”和“造血”結合起來,引領和見證著雙湖之變。
深深扎根30年,所有援藏干部最關心的從來都是雙湖百姓的生活問題,都把惠民生作為頭等大事。中國石油先后援建了市政路、敬老院、光伏電站、幼兒園、中心廣場、職工活動中心、職工周轉房、衛生院等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努力提升雙湖人民的幸福指數。
中國石油共投入1730萬元,于2005年和2008年建設完成雙湖縣嘎措鄉1村、2村190戶小康村建設工程,使嘎措鄉整體邁入小康示范村行列,樹立了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典范。
藏族老阿媽石達央珠住進小康村暖和的新房后,激動得直流眼淚。那曲市委副秘書長、雙湖縣委副書記、中國石油第十批援藏干部祁國棟說:“她不停地說‘謝謝’,能感受到她心里的幸福和感激。”多吉老人的生活也今非昔比:搬出了草場,住進了鄉里的安置房——100多平方米的獨門獨院。羊被放進了畜牧合作社,自己跟村里合作開了個小賣鋪,年收入超過7萬元。
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中國石油創新援藏思路,找準產業定位,創新產業幫扶模式,大力推進旅游、鹵蟲卵等產業發展,持續增強其內生動力。
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白說,中國石油立足當地實際情況,拿出數億元資金設立扶貧項目,為雙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湖的脫貧離不開中國石油的支持。
![]() |
位于西藏山南市加查縣的西藏銷售公司加查加油站。(呂殿杰 張生虎 李一蕾 攝影報道) |
看生命詩篇之新
從成功實施中國首例5000米海拔剖宮產手術,到當地中考升學率持續提高,中國石油從“醫人”到“育人”,援助水平均實現了質的提升
回憶早年的從醫經歷,雙湖縣人民醫院院長強久卓瑪感慨道:“當時條件非常艱苦,連常規檢查都做不了,只能根據經驗為患者診治。”
沒有健康,何來小康?2012年,雙湖縣的醫療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這離不開國家對基層醫療的重視,以及中國石油的醫療援助。”強久卓瑪說。
一是培訓雙湖的醫務人員,建立一支造福當地的醫療團隊。中國石油派出援藏醫療隊,在義診的空隙對當地的醫生進行專業指導,并先后將近40名雙湖醫務人員送到內地培訓。2023年,雙湖縣醫務工作者白瑪羅珍赴中國石油中心醫院學習。她說:“老師分享了很多婦產科知識,對我有很大幫助。”
二是送去先進的醫療設備,解決了當地醫生的“燃眉之急”。CT機、腹腔鏡等設備相繼“入駐”雙湖縣人民醫院。在那曲市的11個縣里,海拔最高的雙湖縣最早用上了這些設備。
2017年,雅曲鄉孕婦曲德的胎兒臍帶繞頸,無法順產。最近的上級醫院在550公里以外,來不及轉院,孕婦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危急關頭,醫院里的醫療設備派上了用場,中國石油援藏醫療隊專家霍志平擔任主刀。當晚8時,一聲清脆的嬰兒啼哭聲劃破寂靜。產婦的家屬激動地給霍志平獻上金色哈達,孩子的父親隨即為孩子取名霍黨生。這是一場創造歷史的手術——世界醫學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海拔最高的剖宮產手術。次日,臍帶繞頸的產婦桑吉卓瑪也接受了醫療隊的緊急剖宮產手術,為女嬰取名為霍油生。
自此,一個個捷報從雙湖傳來:腹腔鏡下的膽囊摘除手術成功、闌尾切除手術成功……雙湖人民再也不用為了就醫而長途跋涉。“醫療條件越來越好,醫生會來牧區定期巡診,常見病都能及時得到治療。”一位當地牧民說。
提升雙湖人民生活質量,不僅要“醫人”,還要“育人”。
時間回到8年前,雙湖的中考考場外空空蕩蕩,沒有一位家長在外等候考生。盡管從2012年起,西藏就全面落實15年義務教育免費“三包”政策,但只有極少數學生有能力考上高中。一位當地教師說:“當時,雙湖的家長們對教育不重視。”
沒有教育,何談未來?促進教育發展,首先要“造血”。在中國石油的幫助下,北京人大附中的16名優秀教師來到雙湖,講授示范公開課,累計培訓1800人次,提高了當地的教學質量。2018年,雙湖歷史性地實現了學生就讀內地西藏班的“零的突破”,中考升學率也持續增長。“我們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正在向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雙湖縣教育局局長巴桑表示。
打好“組合拳”,借助外力培養人才。30多名學生被送至拉薩北京小學、拉薩實驗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中上學,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更有學生得到了“彩虹橋”人才計劃公益項目的幫助,赴內地免費接受高等教育。正在河北讀書的大一新生次仁卓瑪表示:“走出大草原,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畢業后,我要回到雙湖,參與家鄉建設。”
“在我們的幫扶下,一些藏區學生進入中國石油實習或工作,既鍛煉了工作能力,又增加了一份穩定收入。”那曲市委副秘書長、雙湖縣常務副縣長、中國石油第十批援藏干部劉天夫表示。看到成果后,牧區的百姓觀念也有了轉變,由原來“追到家里去招生”變成主動送孩子上學、想盡辦法讓孩子上好學。
看生態產業之進
大力發展產業,培育“造血”功能是援藏工作的重心。如今,中國石油培育出旅游和鹵蟲卵兩個支柱產業,讓雙湖擁有了長期、可靠、穩定的特色產業
在雙湖,成群的藏野驢、藏羚羊、野牦牛隨處可見,它們時而自由奔跑,時而悠閑吃草。這里被稱為“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卻是“高原精靈”的生長樂園。“我們這里的動物不怕人。”雙湖縣旅游局局長洛桑說。
雙湖地處羌塘自然保護區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腹地,是藏北高原旅游資源最為獨特的縣,有舉世聞名的世界第三極——普若崗日冰川,潔白巨冰覆蓋在山體上,瑰麗壯觀;有充滿傳奇故事的西亞爾雪山和近千年開采歷史的數百個鹽湖。但當地旅游產業規模小、基礎設施配套差、帶動作用弱,并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雙湖人只能空守“聚寶盆”。
2020年4月,中國石油援建的縣城旅游步行街、多瑪鄉游客綜合服務中心等旅游設施投運,建設面積6000多平方米,提供商鋪近70間,有效解決了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
為了加強旅游開發,梁楠郁帶領團隊用腳步丈量雙湖的每個角落,打造了一個集野生動物觀賞、冰川旅游和高原牧區體驗于一體的“羌塘高原原生態體驗游”,成為西藏首條售價過萬元的縣域越野自駕旅游線路。該線路推出僅4個月,收入就超出之前全年旅游收入的4倍。
2020年9月21日,第四屆普若崗日冰川拉力賽在珠峰腳下落幕,當天拉力賽獲得世界紀錄認證,讓雙湖成為“越野發燒友”“資深驢友”心中的圣地。從2017年開始,雙湖縣便作為此賽事的主要策劃方和主辦方之一,為賽事提供指導和服務。僅第四屆的比賽收入就超過了雙湖的年均財政收入。
洛桑說:“我們正在開發無人區徒步環線、野生動物遷徙等生態體驗項目,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結構。”
高原的饋贈遠不止獨特的風景,還有鹵蟲卵。鹵蟲卵名為“加措色欽”,意為“大海金粉”,是水產養殖必不可少的餌料。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它就成為雙湖財政和老百姓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鹵蟲卵多以原材料出售,賣不上好價錢。
為了把鹵蟲卵產業做好,援藏干部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其香錯湖區搭帳篷住了十幾天,奔走聯系了30余家企業。2020年,中國石油捐贈1380萬元建設的鹵蟲卵深加工廠在那曲市投產。雙湖申請了西藏自治區重點科技項目“雙湖鹵蟲卵資源調查及綜合開發利用”,成立“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雙湖科學考察站”,注冊雙湖鹵蟲卵相關商標,成功招商引資2000萬元成立合資公司,帶動鹵蟲卵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鹵蟲卵累計銷售657萬元,捕撈群眾人均年增收3900多元。
2019年,雙湖縣開啟整體搬遷工作,搬到了氣候更加溫潤的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到了新家后,雙湖的孩子們有了可喜的變化:個子長得更高了,覺睡得更足了,再也不用頂風冒雪去上學了。對老人而言,長期在高海拔地區生活引起的關節病也有了好轉。
盡管時光荏苒、地址變遷,但中國石油人幫扶雙湖的初衷不改、使命不怠。30年間,一批批援藏干部接踵而至,一個個項目落地生花。中國石油用心血和行動傾力援助,交出了援藏工作的出色答卷,以豐碩的援藏成果向時代作答。中國石油在雪域高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還將在這片土地上續寫新的傳奇!(記者 王欣欣 付麟舒)
延伸閱讀·數說》》》
47億元:截至目前,中國石油累計在西藏投資超47億元,上繳利稅20億元,為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80%:截至目前,中國石油累計保供西藏油品2000萬噸,保障自治區80%以上成品油供應。
2億元: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帶動西藏地區消費幫扶超過2億元,其中合作生產的“格桑泉”礦泉水實現產值近1億元。
14名:2002年以來,中國石油先后選派14名優秀援藏干部。
15萬戶:2011年10月,中國石油將天然氣首次引入雪域高原,10余年間累計供氣4.6億立方米,溫暖了15萬戶居民。
超120個:中國石油在民生、產業、教育、醫療等方面齊發力,對口支援的幫扶項目超120個。(數據提供:西藏銷售公司)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