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會做泵,于是一門心思,把泵這個產品做大做強。每一點進步,每一次突破,我都特別開心。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未來凱泉能躋身泵行業世界前十名甚至行業老大!”與上海市浙江商會輪值會長、凱泉泵業董事長林凱文見面,他所有話題都圍繞著泵。他說,泵是他矢志不渝的愛。
林凱文自信儒雅,時間在他的頭發上留下了雪白的印記,卻積淀出凱泉走向世界的寶貴經驗。在林凱文看來,我國泵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凱泉正一步一個腳印用創新和實干縮短中國泵業與世界的距離。
在內部和海外兩場工作會議間隙,林凱文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從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處得知,“這是董事長的工作常態”。盡管忙碌,林凱文每年還要去園區和分公司視察兩圈,掌握一線生產和銷售情況。
從“推銷員”到“企業家”
“公司成立第一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第二年做到了6000萬元,生意增長了5倍。”回憶起初創時期的業績,林凱文仍感到不可思議。
20世紀60年代中期,林凱文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永嘉縣的泵閥產業也起步于那個年代,并在隨后20多年里發展成為主導產業,大量泵企在永嘉縣崛起。
不甘平凡的林凱文,懷揣著對“萬元戶”的向往,辭職下海經商。
林凱文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推銷一款比傳統水泵占地小的新產品,1989年在北方市場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萬元。
志當存高遠,敢為天下先。“我擁有了更大的抱負和夢想,要打造中國領先的泵工業工廠。”林凱文說。1995年,凱泉泵業正式成立,企業發展重心轉移到上海。
凱泉泵業從名不見經傳向行業龍頭大跨步。從“推銷員”轉型成為“企業家”,林凱文也肩負了更多的使命和擔當。
我國泵行業較發達國家起步晚,國產化程度有待提高。凱泉泵業在近30年的發展中迎頭追趕,連續23年銷售收入穩居中國泵行業第一,去年銷售總業績達到67億元。這也被同行贊譽為“凱泉現象”。
目前,凱泉泵業的產品線覆蓋核電電力、石油化工、建筑、水利等領域,擁有近百個泵類系列產品。集團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設有5家工業園區、23家分公司、超600個辦事處,服務網絡覆蓋全國。
十年潛心鉆研高端核電泵
不少人好奇,為何凱泉泵業在家大業大之后沒有開辟新賽道?專注主業,把泵產品的性能做到極致就是林凱文始終如一的信念。
“近年來,公司通過智能化改造,在員工數量沒有大變動的基礎上,生產效率和產值大幅提升。”談起公司的顯著變化,林凱文說,“公司首個智能化數字工廠浙江工業園,5年前產值為3億元,2023年突破11億元,未來的目標直指20億元。”
在浙江工業園,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打通了系統間的數據孤島,實現產銷協同智慧運營。早在2021年,凱泉泵業的生產系統就已經進行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級。據工作人員介紹,上海工業園在過去5年里,累計投入超10億元進行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與10年前相比,凱泉的生產模式已完全改變,車間設備也早就換了個遍。”林凱文說。
訂單完成率、產銷分布圖、庫存情況、5家工業園區訂單等實時數據,在工廠產銷電子看板上一目了然。
公司通過推廣應用物聯網平臺、自動化系統、機器人及AI技術等,提升制造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大幅改善制造成本。在ERP與MES系統的數據加持下,生產更智能化,實現從銷售、設計、制造、物流、售后服務等全流程高效管理。質量檢測則運用了智能檢測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
在取得喜人成效的背后,是涌動的創新激流。凱泉泵業自成立以來,不斷加大研發經費投入。預計今年公司將斥資3億元至4億元用于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
凱泉靠其他產品的盈利支撐了10年的核電泵研發之路。2017年,凱泉核電產品進入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訂單價值400萬英鎊,成為首家進入歐洲核電市場的中國泵企。據悉,二期合作正在洽談。
隨著泵業逐步走向高端化,制造過程中對精度把控、產品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臺高端的核電泵至少要運轉60年,凱泉的產品必須經得起時間考驗。“我們將不遺余力去創新。”林凱文說。
鼓勵制造企業“走出去”
作為一名浙商,林凱文也在用行動書寫“四千精神”,為千千萬萬企業謀發展。
全國五分之一的發電量由泵來驅動,泵的效率提高對全社會節能帶來較大貢獻。凱泉泵業積極參與企業節能改造方案的制訂和實施。大多數訂單當年就能讓客戶快速收回投資本金,3年累計為客戶節約12億度電。
“民營企業靠的就是創新,浙商具有善于學習、不服輸、敢于冒險的特質。”林凱文提出,在上海市浙江商會內設立數智發展委員會,未來將著手推動浙商企業的“智改數轉”,為踐行新質生產力裝上“新引擎”。
林凱文也一直倡導中國民營制造業要大膽“走出去”,主動融入全球化。一方面,通過激勵政策推動民營制造企業深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搭建重大項目合作平臺,聯動國企、民企、行業上下游“抱團出海”,形成集聚效應;另一方面,對標國際先進性能,把產品出口到歐美國家,提升中國制造品牌的綜合競爭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