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沈生蓮)8月16日,在柴達木盆地躍73-15定向井井場,西部鉆探青海鉆井30612隊隊員按環保要求鋪設防滲膜。“高原荒漠,環境自動調節能力差,沿用下來的傳統環保工藝要繼續,還要通過工藝改進另辟蹊徑……”在繁忙的施工之余,30612鉆井隊平臺經理楊勇桿要求井場上每個人都要樹立本質環保意識。
“新”中有“綠”,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長期以來,西部鉆探堅持將環境保護關口不斷前移,在干柴溝、尕斯等區域采用鉆機“電代油”。結合高頻振動篩等不斷凈化鉆井液,并將鉆井液回收重復利用,確保節能減排。此外,公司還大力開展設備提標改進工作,配備自動化鉆機,通過鉆臺機械手等自動化裝備的協同動作,從源頭減少固廢。此外,全鏈條各專業人才實施“EISC+”聯合辦公,通過信息和技術互動創新進行遠程會診。配套精細控壓等特色技術,推進井筒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提升鉆井全過程數據分析和優化生成能力,從井上到井下“擰緊”節能減排“發條”。
“節”盡所“能”,縮短鉆井周期就是減少固廢。這個公司“排兵布陣”逐綠前行,今年年初以來,緊跟青海油田產能建設步伐,第一時間明確目標任務,瞄準“卡、堵、難”點,與甲方無縫銜接,梳理鉆探鏈條節點,編制統一的生產流程,制定鏈條最短、環節最簡、速度最快的鉆井工程方案。尕斯油田“壓艙石”工程涉及地質工程設計、鉆井等十多個部門、幾十個環節。西部鉆探青海鉆井公司以計劃為牽引,堅持將全面對標和重點對標相結合,積極解決制約技術創新和施工效率的突出問題,持續提高搬安中完效率。英東區塊、尕斯北區及躍進二號等區域施工井實現平均機速同比提升、平均完井周期同比縮短。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