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英 通訊員 李蒙)大港油田突破傳統技術,通過轉變科研思路,以油井化學治砂工藝開辟低成本治砂新路徑。截至8月16日,試驗井西50-16井實施超強固砂化學防砂技術后,3個月累計產油達到503噸。
大港油田港西地區地層埋藏淺、膠結疏松,出砂嚴重,油井穩產難度大。長期以來,油井治砂多采用機械充填防砂工藝,但隨著生產時間的持續延長,會出現滲流通道堵塞、產液產油量降低等問題。為此,技術人員轉變思路,以“井筒內不滯留工具”為目標潛心研究,尋求化學防砂的技術突破。
西50-16井油層主要為細粉砂巖。為優化治砂施工方案,達到防砂施工效益最大化的目標,技術人員通過研究原油物性、地層滲透率、孔隙度以及出砂強度等參數,綜合分析出砂機理及各類防砂工藝的適應性,決定對西50-16井采用超強固砂化學防砂技術。這項技術能讓地層膠結砂更牢固,對細粉砂巖的防砂有獨特的適應性。
實施過程中,技術人員采取“遠穩近防”的治砂工藝思路,在施工時先擠入超強固砂劑穩固中遠端細砂,再擠入網狀纖維防砂劑穩固井壁,充填虧空。同時,技術人員駐井跟蹤,嚴把關鍵工序參數,密切關注施工過程壓力變化情況,實現疏松儲層的有效固砂。這口井初期日產油為10.4噸,目前日產油穩定在5噸。
超強固砂化學防砂技術簡化了井筒工具,施工周期短。與傳統機械類防砂技術對比,單井施工費用下降30%。這項技術目前已成功應用4口井,為港西油田出砂井低成本長效治理開拓了新思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