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集中采訪活動媒體團走進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用鏡頭和文字記錄科技創新賦能吳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設計工藝、生產備料、加工處理、零件組裝……在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數字化智能制造車間內,上百臺現代化設備正在有序進行加工生產,員工們在工位和終端電腦間穿梭,各個環節緊張有序。媒體記者在企業相關人員的介紹下,詳細了解了企業發展歷程、競爭優勢、生產運營等情況,并對企業自身技術、業態、前景及相關發展案例、發展經驗等進行了深入采訪。工人日報社社會文化新聞部記者趙歡說:“在這里,我看到和聽到的是一個企業的成長故事,感受到工人們的工匠精神,在解決‘卡脖子’問題上不懈努力,讓我深受觸動。”
作為我市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發展歷程中,堅持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瓶頸,在核電站、海洋采油、大型空分及LNG低溫領域等高端控制閥產品的技術研究及國產化替代方面有著顯著優勢,先后取得44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制定25項國家標準,成為我國控制閥行業的領軍企業,助力中國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邁進。
在企業實驗室里,媒體記者邊走邊看邊問,對高端控制閥產品的工藝及銷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企業的執著創新表示肯定,也對企業獨特的專利優勢、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迭代有了深刻的印象。“這個企業既有現代化的科技,又有技術上的創新,我感覺很震撼。我們國家的一些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我覺得很驕傲。”民族團結雜志社第二采編部主任助理、編輯記者哈布日圖婭說。
在此次采訪過程中,媒體記者對我市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全面細致地感受到吳忠聚焦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并表示將充分發揮自身平臺優勢,積極報道吳忠產業科技創新成果,為助推吳忠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媒體力量。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