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譚曄 通訊員 何靜波 李鵬)截至8月7日,東方物探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以及渤海灣4家油田公司開展聯合研究,完成了大量渤海灣盆地級基礎研究工作,為該盆地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渤海灣盆地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含油氣盆地,也是我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保持了30余年儲量的持續增長和長期穩產。盆地的物探工作助推了油氣勘探的突破及規模儲量的持續發現。
近年來,盆地勘探難度持續加大,規模發現油氣難度越來越大。渤海灣盆地隆坳相間、分割性強、橫向跨度大,且盆地礦權分屬于三大石油公司的7家分公司,研究資料分散,缺少整體系統性的基礎研究及類比研究。為此,集團公司成立了由勘探開發研究院、東方物探公司和渤海灣4家油田公司組成的聯合研究專班,加大盆地勘探開發基礎研究。
東方物探公司充分發揮綜合一體化技術優勢,在盆地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一是搭建盆地級格架地震大剖面,建立基干剖面網;二是基于格架大剖面,依據地層不整合和地震反射特征,結合典型化石組合和巖電特征對比分析,井震結合重建了渤海灣盆地地層格架系統;三是首次完成基于三維連片地震資料及周邊二維地震資料的坳陷級工業化制圖工作,支撐了地質認識深化與有利區帶評價優選。
盆地級整體研究為深化盆地整體認識奠定了堅實基礎,加深了區域構造沉積演化及盆地地質結構認識,明確了超級含油盆地的資源潛力。通過新一輪的整體評價優選,共落實21個有利區帶,有效拓展了渤海灣盆地的勘探空間。
東方物探公司相關專家指出,渤海灣盆地基礎研究基于勘探現狀及勘探發現趨勢,著眼未來勘探方向綜合分析,按照“領域拓寬、空間拓展”的思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打破礦權界限,重新整理并深度挖掘整個盆地的資料信息,堅持常非并舉、海陸并進、新老區并重,推廣“超級盆地模式”,實施“超級勘探方式”,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繼續發揮老油區“壓艙石”作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