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海南洋浦: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啟航

作者: 2024年07月29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走進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盛石化”)的生產廠區,只見廠房間塔器林立、管道縱橫,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  “2023年公司全年產值158億余元,今年將力爭突破300億元。預計瓶級聚酯切片出口量將超過60萬

  走進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盛石化”)的生產廠區,只見廠房間塔器林立、管道縱橫,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

  “2023年公司全年產值158億余元,今年將力爭突破300億元。預計瓶級聚酯切片出口量將超過60萬噸。”逸盛石化行政總監李世峰介紹。

  2024年,緣何將實現產值趨近翻倍?記者獲悉,逸盛石化于去年12月建成投產的二期項目實現滿產后,能年新增250萬噸PTA(精對苯二甲酸)和180萬噸PET(瓶級聚酯切片)產能。加上一期項目,該公司的PTA和PET年產能分別達到了460萬噸和380萬噸,總產值可達350億元,在全國芳烴產業鏈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洋浦打造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的主力軍之一。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賦予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很多獨有的政策,作為海南的“工業心臟”,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壓力測試區”,許多政策都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先行先試。吸引逸盛石化為代表的優質企業落戶,洋浦也成為享受自貿港政策最全面、落地見效最快的地區。

  7月19日,中國工業報記者從“2024海南自貿港儋洋經濟圈石化新材料產業投資推介會”上獲悉,隨著近兩年海南煉化百萬噸乙烯、京博(海南)新材料等一批石化產業項目的建成投產,洋浦石化新材料工業產值在2023年超過944億元,2024年即將突破1000億元,有望成為海南首個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儋州市政府市長、洋浦管委會主任陳陽表示,洋浦石化產業基礎雄厚、園區公輔設施完善,以煉化一體化為龍頭,多元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乙烯下游產業鏈,形成了以高端樹脂、特色橡膠、合纖及下游產品和精細化工原料為特色的產業基地,遠期將適當發展氫能源。

  油氣儲備能力超過一千萬方,作為我國第二大商業石油儲備基地,一個集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兩百萬噸芳烴煉化一體化產能的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在海南基本成型。

  打造自貿港“樣板間”

  地處泛北部灣中心地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洋浦經濟開發區是國務院1992年批準設立的我國第一個由外商成片開發、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114.7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萬。

  作為自貿港先行區示范區,洋浦港港口條件優良,吞吐能力達1.2億噸。已建成泊位5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2個。覆蓋華南、東盟兩大市場,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2023年,100萬噸乙烯項目及下游項目的順利投產,填補了海南省烯烴產業鏈的空白,同時也標志著洋浦石化產業由能源型向新材料型的轉型升級。

  這一年,洋浦工業產值占海南省38%,工業增加值增量對海南省貢獻率達到52%,石化新材料產業成為洋浦的支柱產業。

  產業規模逐步壯大。2022年,洋浦石化新材料產業完成產值72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1%。2023年,聚焦石化新材料重點項目,全力推動海南煉化100萬噸乙烯、海南巴陵石化17萬噸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京博(海南)200萬噸瀝青基新材料、新傲科5000噸MMT等一批石化新材料產業項目陸續投產,中石化聚酯6萬噸PBST等一批項目即將投產。

  產業鏈條不斷延長。當前,洋浦已引進海南煉化、逸盛石化、京博新材料、漢地流體等16家企業,形成了以海南煉化920萬噸煉油、160萬噸芳烴、100萬噸乙烯為龍頭的“油品、芳烴、烯烴、新材料”產業鏈,以及以污染和能耗相對更低的高新材料為主導的“基礎+特色+高端”產業結構,油氣儲備、港口物流等配套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洋浦國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慶毅介紹,洋浦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114平方公里,其中化工產業用地49平方公里。

  “當下,我們重點招商可降解塑料、改性材料、高端聚烯烴、特種流體、高端建材、工程塑料、特種催化劑以及材料后加工八大方向。”張慶毅表示,“洋浦經濟開發區具有自貿區的優勢政策、海上油氣和風光電的資源優勢以及強大的港口物流優勢。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端聚烯烴、可降解材料和特種流體、建材、工程材料。”

  2021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石化集團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股份公司原總裁王基銘牽頭成立了海南省石化新材料院士工作站,為海南石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咨詢、參謀、指導和服務。

  記者獲悉,該院士工作站聚焦產業鏈延伸和新材料發展,已完成多項研究。包括海南洋浦開發區石化產業中下游延伸及新材料發展戰略研究、楊浦石化新材料產業發展深化研究、海南省石油化工及新材料發展與區域競爭力分析研究等,建立了綠色石化新材料科研創新平臺,推動打造海南綠色化工新材料全產業鏈國際化基地的新進程。

  “目前,2021年第一輪立項的九項研究課題已經全部結題驗收,第二批立項的八個課題即將全面完成。另外,四項新課題正在申請立項。”王基銘透露。

  王基銘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洋浦則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具有獨特的政策優勢。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中,將“大型煉油、乙烯、芳烴、天然氣化工生產裝置生產的有機化工原料深加工”等143項列入鼓勵類產業,對企業按15%征收所得稅,這對石化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政策紅利。洋浦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樣板間”,未來將有更多高水平的優惠政策,在這里先行先試先成。

  二是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海南地處南海海上運輸的必經之地,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我國80%左右的進口原油走南海運輸的航道,洋浦是海南省首個成功獲批的港口型的國家物流樞紐,石化新材料產品從這里,可直接輻射到環北部灣、東盟兩大石化產業的消費市場。靠近海外的資源地和東南亞市場,也讓洋浦具備原料和產品進出的成本優勢。而從國內市場來看,背靠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后加工產業發達,有利于產業延伸。

  三是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南海是世界五大海洋油氣區之一,有第二波斯灣之稱,海南省管轄的海域可采天然氣總儲量達到4萬億立方米,石油達到20億噸,洋浦是最有條件利用近海石油天然氣資源發展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區域。海南沿海的風能、太陽能和地熱等新能源豐富,可為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綠色能源。

  做強四大產業鏈

  “油品、芳烴、烯烴、新材料”四路并行,海南自貿港儋洋經濟圈千億級石化新材料產業集群雛形初現。

  經過多年發展,洋浦石化園區已形成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200萬噸芳烴的煉化一體化產能,為向中下游延伸發展新材料提供了基礎原料。

  油品領域,重點發展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特種油、特種白油,以及高端潤滑油和潤滑脂;芳烴領域,重點發展200萬噸級PX、PTA/PET、PBAT/PBS、苯乙烯;烯烴領域,重點發展百萬噸乙烯、環氧下游、SBC彈性體、聚丙烯改性。

  其中,海南煉化、漢地陽光、匯智石化等構建了煉油產業鏈;海南煉化、逸盛石化等構建了芳烴產業鏈;海南煉化、巴南石化等構建了乙烯產業鏈。

  “但與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的目標相比,洋浦的產業基礎還不夠大,應加快規劃建設力爭達到400萬噸乙烯、200萬噸芳烴、200萬噸PX、3000萬噸原料配套的產能基礎規模。”王基銘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石化工業轉向自主創新、實現自主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轉向新材料高端發展、推動中國制造的關鍵期。

  “雖然我國三大合成材料產量已居全球首位,但不少高端新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很多方面還是空白,所以需要加快轉型步伐,加快高端新材料的研發。”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孫麗麗分析。

  孫麗麗表示,洋浦是石化產業在海南的重要依托平臺,形成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石化產業產值占洋浦總產值的80%,稅收占比70%。

  中石化海南煉化新建的百萬噸乙烯裝置去年投產以來,洋浦做強石化新材料的原料優勢和延鏈補鏈強鏈的基礎條件更為突出。

  據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吳軍委介紹,海南煉化自2006年投產至今,總資產凈值469億元;累計納稅額1308億元,連續17年排名海南省首位;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8570億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工業總產值390億元,全年有望突破800億元。目前擁有92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100萬噸/年乙烯和160萬噸/年芳烴生產能力,形成了煉油、芳烴、乙烯并重的一體化產業鏈。

  “企業享受了自貿港政策帶來的紅利,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累計減免6.1億元;自用進口設備及零部件零關稅,累計免稅2.7億元。接下來,公司將進一步創新驅動,加快‘高端’躍升、數字化轉型,堅持綠色發展,加速‘一體化’發展,奮力成為海南自貿港最強實體經濟支撐。”吳軍委表示。

  洋浦如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億級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對此,孫麗麗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發展高端聚烯烴。高端聚烯烴附加值高、差異化程度高,是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應發展EVOH高阻隔樹脂、PVA光學膜、EVA膠膜、PVB膜片、POE彈性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帶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發展芳烴全產業鏈。構建芳烴全產業鏈,圍繞多元化、差異化、功能化聚酯系列產品,以聚酯彈性體、特種聚酯、工程塑料、雙向拉伸聚酯膜、差異化纖維等為主攻方向,打造芳烴下游深加工板塊。與此同時,發揮自貿港背靠腹地經濟、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特種聚酯、工程塑料等功能化聚酯應契合國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并與東盟形成上下游配套。

  第三,發展可降解塑料。目前已落地中石化PBST項目、中科啟程PBAT項目,以及星光化工等的PBS項目。應發展生物基和二氧化碳基降解材料,實現全系列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多元化、規模化、協同化發展。

  第四,發展廢舊材料循環利用。在廢舊塑料循環利用上,建立全島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產業,通過“回收-分揀-清洗-破碎-造粒-改性-制品”生產閉環,獲得再生價值。在鋰電池物理回收及梯次利用上,建立鋰電池回收處理設施,分離出銅顆粒、鋁顆粒、隔膜等,為下游企業提供原材料,實現循環利用。

  “風光氫儲氨醇一體化項目是由新能源(綠電)、儲能、制氫、合成氨、醇四部分組成,實現了風光—綠電—儲能—綠氫—綠氨綠醇一體化發展,是低碳化工園區平臺上產業項目與新能源耦合的良好范例。西部園區現在已經開始了相關試點,下一步洋浦也要開展這一工作。”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建議,“希望海南化工園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打造出標桿樣板的低碳化工園區,把洋浦化工園區建成一個樣板工程。”(作者:余娜)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