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華北油田“壓艙石工程”分別完成年度、階段計劃工作量的58.2%和108.9%,日產油增加140噸,累計產油超計劃0.35萬噸,進一步夯實油田發展根基。
今年年初以來,華北油田錨定“打造千萬噸當量綜合能源公司”目標,在去年實施“壓艙石工程”的基礎上,繼續將油田開發“壓艙石工程”作為年度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突出剩余油潛力認識、油藏開發方式、油藏治理思路“三個轉變”,以重新評價油藏、重構層系井網、重調油藏流場、重選技術路徑、重組地面流程“五重”技術路線為抓手,因藏施策、統籌部署,扎實推進油藏分級分類治理,精準實施“駐顏術”,夯實穩產基礎,讓老油田再次煥發青春。
重新評價油藏,夯實治理基礎。華北油田深化老油田潛力再認識,優選適用技術,為有效指導老油田調整治理提供有效保證。針對低阻油層識別難度大的問題,建立三級潛力分級評價體系,分層系建立肅寧-大王莊、荊丘等油田低阻油層識別圖版,上半年完成340口老井的復查工作,實施措施32口井,日增油82噸,累計增油5080噸。
重構層系井網,建立開發秩序。華北油田統籌層系重組與剖面動用相結合、井網重構與流線調整相結合,依托留477井區實施先導試驗,重構層系井網,最大化激發水驅潛力,構建高效開發新模式。
重調油藏流場,精細調控增效。堅持“注好水、注夠水、精細注水、有效注水”目標,立足“平面、層間”兩個方向,建立流場調控“六種”模式,加大井網完善和分注重配等流場調控工作力度。上半年,華北油田調整治理措施175井次,水驅控制程度和動用程度分別提高3.3個、2.1個百分點。
重選技術路徑,挖潛油藏活力。技術人員圍繞“潛山油藏提高采收率、低滲透油藏改善開發效果、高溫油藏三次采油”3個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形成潛山注氣、壓驅注水、納米驅油3項可推廣技術。其中,潛山油藏注氣驅和低滲透油藏壓驅注水已經開始在河間潛山、路46等斷塊推廣應用。
重組地面流程,實現綠色提效。華北油田地面系統遵循“充分依托現有工藝設施,統籌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在滿足核心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實施地面工藝優化簡化,完成4座轉油站優化,應用密閉混輸裝置,路27、留69轉油站實現“一橇代站”,優化后站場負荷率達到80%以上。在清潔能源替代建設方面,加快光伏建設,開展余熱資源梯級利用,打造留路油田零化石能源消耗示范區;在智慧油田建設方面,建設王四聯井站一體化智能管控平臺;打造綠色高效的智能地面系統,減少碳排放,年可節省成本800余萬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