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1時20分,香港首輛氫能雙層大巴首次以170路車的線路接載乘客,從位于香港島的華富(中)啟程,途經三條隧道,包括香港仔隧道、海底隧道及獅子山隧道后,抵達位于九龍半島的新界沙田站。該線路也是香港唯一能同時通過三條收費隧道的專營巴士路線。
據介紹,香港計劃于2045年實現凈零排放,因此未來將不再購買柴油大巴,并將以氫能或電動巴士“一換一”取代柴油大巴。對于車隊未來新能源大巴的分配,他認為氫能大巴比電動大巴在“一換一”下更具發展可能,因為氫能大巴的性能可應付所有路線,將會以“七成氫能大巴、三成電動大巴”為目標。另外,李卓豪指出,公司計劃于今年和明年初引入至少5輛氫能大巴,以此收集更多的氫能大巴行車數據。
城巴發言人表示,在公司成立45周年及特區政府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的重要時刻,氫能大巴沖破地域限制,首度進駐港島及新界區,更一次性行經三條隧道,標志著香港公共交通及氫能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發言人相信,清晰的路線圖和政策框架、對內地和海外運營經驗的借鑒、相應的財務支持與補貼等,都將有助于加速氫能經濟發展,使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技術中心,為香港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第一輛“落地”的氫能大巴價格接近800萬港元,但相信隨著更大規模量產,成本能大幅下降至每輛500萬港元以下,逐漸拉近與傳統及電動大巴的價格差。他希望特區政府盡快制定氫能相關法規及技術標準,并推出更多不同的試驗計劃,讓氫能發展有更多應用場景,技術能更加成熟。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