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英 通訊員 許明飛)截至7月4日,大港港西油田站場重組主體工程全部完工,預計8月中旬投產,油氣生產地面系統呈現“系統布局簡約化、工藝流程低碳化、油水處理綠色化、大站功能高效化”新面貌。
“十四五”以來,大港油田在地面系統以節能瘦身為基礎、大型場站為核心,統籌優化升級、地面節能降耗、多元用能構建、數智地面建設等工作,打造高含水油田新地面模式,支撐陸上老油田綠色低碳轉型。
作為大港油田主力產油區塊之一,2004年,港西油田率先開展地面系統優化簡化先導試驗,創建了獨具特色的“港西模式”,成為中國石油地面系統優化簡化的成功范例。港西油田以“油井—轉接站—聯合站”二級布站為主。但隨著老油田開發不斷深入,集輸半徑短、負荷率低、工藝流程長、運行效率低、生產能耗高等問題凸顯,制約了油田效益開發。
為加快推進港西高含水油田綠色低碳轉型,技術人員以綠色、安全、智能等生產目標為重點,確定了大型站場處理工藝重組整合、中型站場停運的技術思路,升級工藝技術,精簡耗能單元,降低運行能耗。
技術人員在大型站場開展高效原油處理、全密閉技術攻關,油、氣、水由非密閉處理工藝升級為兩段密閉處理工藝,實現生產流程低能耗、低成本運行。同時,還有效降低了VOCs氣體排放。西二聯合站擴容升級后,單位綜合能耗降低59%。在中型站場,注重地面集輸系統優化,推廣單管常溫集油工藝,實現接轉站場關停并轉,“油井—聯合站”一級布站覆蓋率提升72%,輸油單耗降低11.6%。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