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打工人”到企業“掌舵人”,謝正澤說,如今在行業里,他“孤獨求敗”,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經濟學家鐘朋榮曾將“溫州人精神”概括為四句話:白手起家、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創造精神。
如此精神在溫商阿伐流體控制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正澤的創業經歷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40歲,謝正澤在青島開啟了他的閥門創業之路。近20年風雨發展的歷程里,遇見過困境和阻礙,也克服過技術和設備難題,如今有了令人驚艷的成績:專注于研發、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型閥門企業,通過技術攻關,其產品站在了取代進口的高端行列,廣泛應用于煤化工、多晶硅、石油化工、CHPPO、MDI等行業,在多方面具備行業引領地位,主導產品C型耐磨球閥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
近日,大眾網記者對話54歲的謝正澤,他說:“想干事就得往前沖,要做就做到行業唯一。再干20年應該不是問題。”
溫商在青島 40歲下海創業
謝正澤生于“中國閥門之鄉”——溫州永嘉縣,從小耳濡目染,對閥門特別感興趣。“我賣過服裝、打火機、皮鞋、交換機,后來在溫州的一個閥門工廠工作,作為山東辦事處的首席代表,一直從事銷售工作。
在銷售閥門的過程中,他發現閥門產品在煤化工領域有致命缺陷——容易抱死,導致其使用壽命非常短,一般的都只有幾個月時間。謝正澤告訴記者,2005年,他注冊了阿伐流體公司,經過前期準備、創新研發,2010年成功自主研發了C型耐磨球閥,開始真正投身創業,那一年,他40歲,2011年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駐地建設了公司的第一個廠房。
實干奮進鐫刻在每一個溫州人的骨子里,背靠山東的巨大市場,謝正澤堅信,事在人為。用他的話來說:“我們看好這個市場,就一頭扎進去,不會猶豫,想干就干。”
事業的拓展與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剛開始建廠時,缺人手,缺技術,用買米的錢買設備,我自己又是老板,又是技術人員,在機床上一遍遍做試驗,籌集投入三千多萬,但就是這樣穩扎穩打,一步步,我們走過來了……”
而如今,阿伐流體走得越來越穩,也走得越來越有底氣。在國內耐磨球閥領域打造了良好的業界口碑和商業品牌。
行業唯一 填補國內外市場空白
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的,只有把產品做到極致,方能在市場上長期占有一席之地,謝正澤深知這些道理。
“我們的明星產品——耐磨C型球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代替大部分進口耐磨球閥。”謝正澤說,他就是C型耐磨球閥的發明人,適用于嚴酷工況的主導產品,也就是說在超高溫、超低溫、結晶、結垢等惡劣環境下,綜合使用壽命是金屬硬密封球閥的五倍以上,延長了裝置停機檢修周期,提高了經濟效益。
謝正澤介紹,公司重金投入研發,每年研發經費占整個投入經費的8%左右。一臺球閥最多能賣到一百多萬,產品應用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國內五十多家煤化工企業及重點工程中。公司目前已取得56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5項,均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主導產品為金屬硬密封球閥,其中高性能三偏心C型球閥,雙偏心C型耐磨球閥填補了國內外市場空白。
也因為對技術要求高,他們的產品“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謝正澤說:“創新速度一定快于模仿速度。我們不做第一,就做唯一。在閥門這一領域深耕,成為行業無可替代的標桿企業。”
打通“全產業鏈” 開拓國外市場
可以說,阿伐流體在一步步中走向騰飛,“即使在疫情期間,我們的訂單也排到年底。”
據悉,為進一步擴大企業產能,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市場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客戶,阿伐流體高端閥門智能制造車間開工建設。如今,在阿伐流體控制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中心,“數字化”幾乎無處不在。
“為能讓產品質量有保障,我們從源頭開始把控,打通全產業鏈。”謝正澤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加工裝備進行了更新換代,數控及加工中心數量達到了近50臺,超聲波探傷儀、光譜儀、液壓萬能試驗機、高溫紅外線測溫儀、沖擊試驗機、多功能照度計等檢驗檢測儀器223套,目前單一耐磨球閥加工中心最多的企業,熱噴鎳基合金超過十五年,超音速冷噴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至此,公司滿足從毛坯鑄造、球體加工、冷熱噴涂“一條龍”全部自主完成,達到了國內耐磨球閥行業排頭兵條件。
當下,依托青島自貿區和青島港的優勢條件,謝正澤將目標鎖定在對產品品質要求更高的國際市場,目前正在大力開拓國外市場,產品已經出口到中東,北美,歐洲等20個國家和地區。
“阿伐流體的目標,是一直成為高端閥門領域的唯一、標桿企業,只在這個領域,一心做好這一件事。”謝正澤眼神清亮堅定,對未來之路胸有成竹。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