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張天涌 崔蓉 記者 杜嘉)6月17日記者獲悉,今年前5個月,長慶油田已實施油水井措施2294井次,綜合遞減率為9.8%,月度平均遞減率為1%,各項主要開發指標全面受控,牢牢把握住了老油田穩產主動權。
長慶油田的老油田產量占到總產量的90%,是推進油田效益開發的“壓艙石”。近年來,隨著油田勘探開發程度的加深,開發穩產難度增大,一系列矛盾和挑戰接踵而至,必須要深入推進老油田“壓艙石”工程。今年年初以來,長慶油田全面貫徹落實“五重”技術路線,按照“完善水驅、改善水驅、二三結合”理念,重點抓好油藏綜合管控、示范區建設、精細注水管理和提高采收率技術攻關等工作,助力穩產,提升開發質效。
為全力推進“‘壓艙石’工程、精細注水、油藏綜合治理、提高采收率”等重點工作,長慶油田以深化油藏地質認識為切入點,嚴格分級分類管理,加大剩余油研究與挖潛技術攻關,精準實施油水井措施。今年年初以來,老區自然遞減率控制在10.7%、含水上升率控制在1%,總體開發形勢保持穩定。
針對水驅動用程度低、注采結構不完善等矛盾,長慶油田扎實推進以精細注水為核心的降遞減工程。在“三個重新認識”的基礎上,技術人員強化三維地震、精細油藏成果轉化運用,大力攻關第四代分注工藝,鞏固優化“常調剖+微球調驅”主體工藝模式。2018年以來,通過持續開展單砂體刻畫、注采關系完善、規模調剖調驅等工作,水驅儲量控制程度上升2.7個百分點,動用程度上升2.9個百分點。
長慶油田以“100萬噸氣驅、100萬噸轉方式、100萬噸化學驅”提高采收率“三個一”工程為引領,有序推進提采技術攻關試驗。以黃3區CCUS國家級示范工程為引領,配套完善“三低”油藏二氧化碳驅工藝、地面技術系列,系統推進重力輔助驅和頁巖油補能試驗。通過持續優化華201、北三區段塞設計和聚表體系,攻關小井距水平井簇安全鉆井、大功率連續電加熱等技術難點,堅定低滲透油藏復合驅提高采收率方向,靖安油田中相微乳液驅技術、姬塬油田空氣熱混相驅技術已初見成效。
“我們堅持‘一藏一策’的治理思路,著力打造開發理念、技術管理、人才隊伍、一體開發管理體系。同時,長慶油田通過加大精細油藏描述、注采系統、水質管理等工作對標管理力度,深刻剖析油田開發的關鍵問題,研究制定穩產對策,真正做到提效果、控投入、保增產。”長慶油田油藏管理人員童剛說,姬塬和靖安油田通過開展重構層系井網、重調油藏流場等一系列穩產措施,今年年初以來,自然遞減率實現同比下降,產量超計劃完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