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江蘇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江蘇蘇鹽閥門集團,探尋高質量發展的“密碼”。中央宣傳部新聞局新聞協調小組副組長劉泉,鹽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徐曼,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浩海參加活動。蘇鹽閥門集團總經理韓文豪接待并介紹情況,集團常務副總王寅、行政經理吳晗參加。
現場,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要媒體的50多名記者齊聚蘇鹽閥門的海核裝備廠區,用筆觸、鏡頭、話筒記錄企業砥礪前行、勇于創新的創業故事。
采訪團一行首先參觀了蘇鹽閥門文化展示館,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歷程、板塊布局、榮譽獎項、技術路線等情況。其中,行業內首家采用的5G+智能工廠的數字孿生平臺更是吸引了記者們關注的目光,現場技術人員演示并詳細介紹了公司智慧管理的運營情況,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為機械制造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海核裝備生產廠區,配備了業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鍛鋼閥智能產線,產線通過激光定位、機械關節臂配合先進的數控車床進行生產協作,形成了完整的閥門精加工工藝閉環,開創性地實現閥門配件精加工生產的全過程數智化,引得采訪團記者紛紛駐足觀察、拍照端詳。
在產品展示區,采訪團對重達40多噸的全焊接球閥、超低溫上裝式球閥等集團高科技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圍繞常務副總王寅、行政經理吳晗咨詢閥門研發的過程背景、科技特點、市場應用等情況,得知產品成功替代進口,大幅降低用戶企業采購成本時,參與采訪的記者都發出驚嘆和感慨,對蘇鹽閥門鍥而不舍的研究投入表示高度的贊許。
韓文豪在介紹中表示,蘇鹽閥門通過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大力推進“智轉數改”,實現了生產裝備智聯化、制造流程數字化和運營方式智能化,產品技術水平和生產效能得到質的飛躍,也重塑傳統機械制造產業形態。作為全國知名的閥門生產制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蘇鹽閥門成功研制出13件閥門類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實現替代進口,并參與起草修訂國家和行業閥門類標準47項。近年來,蘇鹽閥門堅持走“高、大、難、新、特”的產品開發路線,研制出超400個新品種,成為推動集團產業優化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有力支撐。“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發力核電閥、軍工閥、海工閥等高端領域,引領公司向更高層次邁進。”韓文豪談及未來,信心滿滿。
依托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智能制造實力以及行業影響力,蘇鹽閥門榮獲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智能制造車間等殊榮,今年4月,更是憑借“石油裝置用抗硫中高壓閥門”這個自研產品獲頒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成為濱海第一家獲此殊榮的生產企業。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