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栗倩瑋 通訊員 馮東奇)6月12日記者獲悉,長慶油田今年前5個月油氣當量同比增加39.1萬噸,生產運行平穩有序。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經濟的命脈,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自2014年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以來,長慶油田牢記重大囑托,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時代發展和能源革命中找準坐標,切實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當好“頂梁柱”。
長慶油田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第一要務。從“穩油增氣、持續發展”到“二次加快發展”,再到“134”發展方略與“大、強、壯、美、長”發展新圖景,公司發展戰略不斷調整、豐富,多能互補的能源供應結構雛形顯現。
10年來,長慶油田建成我國首個年產6000萬噸特大型油氣田。長慶油田的勘探成果、油氣產量、企業效益、勞動生產率等多項指標保持箭頭向上,入選全國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邁出建設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的鏗鏘步伐。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發,找油采油越來越難,但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讓長慶油田原油年產量有能力保持25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在長慶油田“壓艙石”工程的重點區塊,姬塬油田、靖安油田通過實施重構層系井網、重調油藏流場等穩產措施,今年前5個月,油藏自然遞減率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產量完成計劃的102.7%。長慶油田將頁巖油作為重要戰略接替資源,創新形成了以大平臺立體式布井、細分切割體積壓裂為代表的18項頁巖油開發配套技術,在甘肅隴東率先建成年200萬噸頁巖油生產基地。
能源的飯碗要“端得穩”,更要“端得好”。在我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過程中,天然氣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長慶油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能源體系供給側改革,將天然氣上產作為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要抓手。10年來,長慶油田建成國內首個年產500億立方米戰略大氣區,能源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升級。今年前5個月,長慶油田天然氣產量達到227.88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72億立方米。
長慶油田在國家“雙碳”目標指引下,按照集團公司“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抓住規模優勢、區位優勢、產量結構優勢,加快推動油氣和新能源業務融合發展。在蘭州七里河馬灘地熱供暖開發示范項目現場,首口開采井正在加緊鉆進。“項目建成后,將為1萬多戶居民供暖,減排二氧化碳量相當于種植98萬棵樹木。”長慶油田公用地熱開發項目組經理楊治力說。同時,長慶油田將CCUS作為關鍵“減碳”技術,創新打造CCUS國家級精品示范項目——黃3區CCUS試驗項目,形成“9注37采”試驗規模,目前已累計注入液態二氧化碳超20萬噸。
長慶油田還將加快建設能源超級盆地步伐,全方位構建“風光電熱”多能互補新格局,力爭“十四五”末清潔能源替代率達到25%,讓能源飯碗盛上更多優質的“長慶糧”。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