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蔣慧鋒 楊帆)截至5月27日,由工程建設公司自主研發的“不利環境要素監測預警系統”在廣西石化等國內14個重點在建項目上線,標志著該公司利用信息化手段應對極端天氣對項目建設影響取得重大突破。
“不利環境要素監測預警系統”適用于項目現場的極端天氣預警應對,可實現基于項目具體坐標位置的大風、降水、溫度、濕度和雷電5類要素的分級預警和實時監測,并將預警信息轉換為現場作業的質量安全管理指令和應急處置要求。自2022年試用以來,該系統通過對各類極端天氣的精準預警和研判,協助項目提前制定應對措施,非必要停工造成設備損失的情況顯著減少,一次焊接合格率得到提升,實現了項目現場對惡劣天氣災害的主動防護,提升了應急處置能力。
5月19日,由工程建設公司華北分公司承建的濰坊原油儲備庫工程自14時40分開始出現6至8級大風和短時強降雨并伴有頻繁雷暴。項目部根據該系統發出的極端天氣時段分布和影響作業提醒,第一時間組織成立應急處置工作小組,提前部署“關、停、撤、轉”剛性應對措施。同時,結合預警指令,開展災害隱患拉網式排查,提前梳理、補充防汛物資4400余件。強對流天氣來臨前,果斷叫停現場所有室外作業,有序撤離作業人員;強對流天氣結束后,有關人員登錄系統查看極端天氣未來時段可能的閾值和發展趨勢,經綜合判定,解除應急狀態。通過精準預警和提前響應,現場未發生設備、物資損失和人員受傷事件。
工程建設公司以不利環境要素監測預警系統為依托,打通了預警信息傳遞渠道,完善了極端天氣災害應對全流程管控機制。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