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初夏時節,吉林油田15萬千瓦自消納風電項目的18臺風機、8萬余塊光伏板捕“風”追“光”,向各個采油區輸送電能;在建的昂格55萬千瓦風電項目,其中75臺風機靜待投產。
作為傳統油氣田企業,吉林油田認識到,實現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必須高效利用新質生產力,提升企業內部資源利用率,促進油氣與新能源業務深度融合,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升級步伐。
突破傳統觀念
加快“綠電”發展
當前,面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國內傳統油氣企業積極轉型升級。預計到2035年,國內發電總裝機將突破63億千瓦,可再生能源占比77%。對于處于轉型期的吉林油田而言,這是絕佳的契機。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突破原有的陳舊觀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吉林油田新能源公司經理彭軍說。
2023年,吉林油田利用風光資源,在中國石油范圍內率先啟動了15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充分發揮自身電網及消納優勢,全面推進吉林綠色協同發展示范基地建設。今年年初以來,啟動了15萬千瓦自消納項目增容和新建產能綠電配套工程,計劃在新木、乾安、大情字等地區新增5萬千瓦風光互補發電項目,形成局部自消納微電網。這些項目建成后,年上網電量可增加超過1萬千瓦時,“綠電”占比將由24%提高到32%。
這是吉林油田加速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前期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吉林油田大力推進風光發電規模開發,提升清潔能源發電能力。
今年年初以來,昂格55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作為中國石油單體規模最大的集中風電項目,昂格55萬千瓦風電項目建成投運后,可實現吉林油田第一批“綠電”規模外輸創效。同時,吉林油田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拓展外輸風光發電規模,盡快啟動風電氣電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形成大型綠色循環經濟體。
彭軍說:“為了不斷擴大新能源產業利用率,吉林油田積極延伸產業鏈,通過內生式增長與外延式發展,提高‘綠電’利用率,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堅持創新驅動
增強創效能力
創新驅動是引領發展的核心動力。作為傳統油氣田企業,吉林油田發展風光發電業務,是對原有生產力的突破,必須盡快組織新的生產關系來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2022年年底,吉林油田將原有供電公司重新整合為新能源公司,由負責吉林油田傳統供電檢修運維,轉變成以風光發電業務為主體,持續推進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逐步向“源網荷儲”一體化邁進的新能源綜合性企業。
智能監測,提高檢修精準性。吉林油田創新生產運行管理方式,推行“診斷性電網檢修”模式,建立電力設施在線監測系統,推廣無人機巡線,定期組織電網狀態會診和缺陷分級評價,提高設備檢修精準性,真正起到消除設備缺陷的作用,實現油氣新能源“深融合”、電網檢修“低影響”、用戶用電“零感知”。
科學運行,提高“綠電”利用率。吉林油田摸索風光發電規律和負荷變化規律,實現自動跟蹤負荷調節發電功率,最大程度減少限發電量。科學調節系統運行方式,創新落實搶發電量措施,靈活調整變電所主供電源,密切監視、實時調節風光發電功率,增加上網電量。強化設備安全穩定管理,積極應對限(棄)電問題,提高“綠電”利用率。做好北湖、青崗風場儲能裝置充放電調度和運行跟蹤,制定科學、經濟的充放電工作模式,提高儲能裝置利用率。
鍛造人才隊伍
匯聚發展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樹立新的人才觀。近年來,吉林油田建立新型新能源人才培養機制,培養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為傳統產業邁向高端化、綠色化持續賦能。
抓實抓好培訓。吉林油田多部門聯動,組織全員參與公司制度流程體系培訓、新能源業務培訓、技能培訓和轉崗培訓。聯合吉林油田職業教育中心建設風機故障模擬培訓基地及理論實訓基地,打造學習型班組、場站、部室。
加強人才儲備。吉林油田建立引進培養、崗位輪習和人才梯隊儲備等新機制,制定新老員工跟蹤培養計劃、師帶徒計劃,用好“外聘專家”機制,多途徑培養復合型人才,建立“領軍、骨干、青年”人才庫。
近年來,吉林油田堅持強化“生聚理用”人才發展機制,把重實干、出實績、勇擔當作為選人用人的“風向標”,激發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注重在生產前線、科技一線、改革前沿發現選拔干部,實行“一人多崗、一崗多責”,保持干部隊伍“一池活水”、優秀人才不斷涌現的生動局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