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今天咱們還登高嗎?”5月9日,大慶石化乙烯裝置區精餾四班外操員工杜亮剛接完班,第一件事就是請示班長閆佳寧。因為這幾天,空中作業是他們一天中最重要的“必修課”。
“今天我得系安全帶上去,把管廊上面遺留的那個預制件取下來。你在地面提前設置好警戒區。”閆佳寧有條不紊地回答著,顯然心中早已做好了準備。
今年春季以來,閆佳寧除了生產中的正常巡檢外,還給自己安排了一份特別的巡檢任務,就是對高空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排查和處置。
增加特別巡檢是有原因的。今年3月初,閆佳寧在一次日常巡檢時發現,機房防水沿集液槽上的鐵皮被大風吹落。但是,集液槽鐵皮并沒有落到地面,而是卡在了301號管廊框架西側的鋼結構縫隙中。
“這塊鐵皮有3米多長,萬一掉下來,后果不堪設想。春季風大,必須守護好空中安全!”閆佳寧心底感到危險和后怕。他決定要根除隱患,把這塊卡在半空的鐵皮安全地取下來,決不能任其自行掉落,以免傷到同事,或造成設備、管線的損壞。
|
閆佳寧在裝置管廊框架處巡檢。謝文艷 攝 |
待風勢變小一些后,閆佳寧立刻系好安全帶,開啟“制服鐵皮”行動。
管廊距地面有十幾米高,從地面到管廊上,再到鐵皮卡住的位置,有二三百米,中間還要跨過高低不同的管線及鋼結構。看似距離很短,但是要到達鐵皮處,沒點真功夫還真是不行呢。
短短二三百米的距離,閆佳寧整整走了十幾分鐘,當蹲下來、斜著身、伸出手將鐵皮取下來的那一刻,閆佳寧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5月9日巡檢的目標,同樣是拾取高空中遺落在鋼結構上的預制件,雖沒有高空走鋼絲的驚險,但閆佳寧的所及之處,只能是位于預制件半米多的地方,從落腳點向下看去,回字形的中空管廊層疊向下,只一眼,就讓閆佳寧心跳加快。
閆佳寧克服恐懼,小心地來到遺落的預制件處。預制件形狀如同2寸管線的彎頭,閆佳寧本打算拾起后,用手拿著返回地面,但是,預制件的重量超出閆佳寧的預期,竟然沒有拿起來,再試一次,還是不行。
“下方有細管線,以預制件的重量,如果直接落地,可能會砸壞下方管線。”閆佳寧心里一邊預判著,一邊從隨身攜帶的工具包里拿出繩子,用繩子捆住預制件后,一點一點地穿過管件,輕輕地順到地面。
空中危機解除了,在下面“監工”的班組成員也都跟著松了一口氣。“看似一個小小的彎頭,卻是個實心的鐵疙瘩,足有三四十斤重,好在班長辦法多,要不然都沒辦法一次解決它了。”班組員工吳鳳磊感嘆道。
隨著東北地區風雨天氣的增多,大風造成多處空中鐵皮不牢固,閆佳寧每每發現后,都會采取有效的辦法,消除隱患,守衛了空中的安全。(記者 謝文艷 通訊員 李天賀)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