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積雪已完全消融。5月6日清晨,麥麥提尼亞孜·圖爾蓀懷著既焦急又喜悅的心情踏出了家門。當天,他將迎來一個期待已久的機會——參加東方物探公司新疆物探分公司278隊組織的駕駛實訓。
麥麥提尼亞孜·圖爾蓀與石油物探結緣于2020年初。東方物探公司新疆物探分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部分工人的招錄向當地貧困村鎮的居民傾斜,以促進就業。包括麥麥提尼亞孜·圖爾蓀在內的112名貧困戶青壯年加入了石油物探施工隊伍。
在過去的4年里,他們參與了眾多規模不一的物探項目施工。為進一步幫助他們拓寬就業渠道并實現個人收入增長,新疆物探分公司278隊不僅提供了技術指導,而且協助他們考取了駕駛執照,并提供野外駕駛車輛的實訓機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必須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讓這些青年人能夠真正地掌握實用技能。”陸梁精細三維項目指導員錢德堅說。
盡管已經考取了駕駛證,面對復雜多變的野外實訓環境,新手司機麥麥提尼亞孜·圖爾蓀仍然感到緊張。他在崎嶇的山路上駕駛,不時遇到坑洼和石塊。在急轉彎時,車輪深陷松軟的沙土中無法動彈。其他青年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有的因為對車輛的控制不夠熟練,導致車輛偏離預定路線;有的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反應不夠迅速,險些發生意外。
“實訓中遇到問題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未經過這些訓練就直接上路。真正的成功來自于學習和改進。”錢德堅鼓勵他們。
由278隊汽車維修技師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組成的教練團隊,在實訓中耐心地指導青年們如何根據路況調整車速、判斷車輪走向以及如何應對突發情況。為了解決車輪陷入沙土的問題,教練團隊特意準備了木板和石塊,教他們如何在車輪下墊放以增加摩擦力,幫助車輛擺脫困境。
擺脫困境的,不僅僅是車輪,還有一批又一批的貧困青壯年。轉眼4年過去,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精準指導和東方物探公司的全力支持下,莎車縣艾力西湖鎮蘇蓋特艾日克村的居民們找到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村里加入物探隊的青壯年們,用工作掙到的錢修繕了房屋、種植了果樹、發展了養殖業,并通過學習掌握了各種新技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企業幫扶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開辟了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標簽:
相關資訊